相对时间分辨力在临床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意义的初步探讨

来源 :第一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分子影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排CT的问世使冠状动脉的CT检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创性的冠状动脉CT检查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而成为冠心病筛查的主要临床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检查前服用药物降低心率,但对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改变心率尚未有确定的标准,同时由于成像成功与否与绝对时间分辨力和心动周期长度的关系有关,也就是与相对时间分辨力有关。本文目的在于探讨相对时间分辨力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关系,指导临床冠状动脉CT成像的心率和旋转时间选择。
其他文献
原发性脑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且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及治疗后容易复发,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颅内肿瘤依其起源不同,有多种类型,其中以胶质瘤最为常见。本文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反映肿瘤葡萄糖代谢的示踪剂—18FDG PET/CT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原发脑肿瘤良、恶性诊断及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
本文对18FDG PET/CT半定量分析参数——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 ratio, L/W)和肿瘤灰质比(lesion-to-cortex ratio, L/C)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半定量分析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 rCBV)在脑胶质瘤中的关
喉癌术后发声重组中语言功能脑区的重组特点的研究采用MR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通过对喉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声音重组过程中的相应脑功能区域的变化,从而了解喉癌术后发音与语言功能脑区的整合机制,并且可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的脑机制。同时,通过此项研究,可指导在术后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从而提高语言康复的效果,尽可能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而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喉癌切除术后语言功能脑区的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以前病理上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它是I组具有非定向分化特征的间质肿瘤。本文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GIST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对2005年全年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以及同
DWI是急性脑梗死诊断最敏感的方法,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但是使用ADC值来评价缺血损伤是否可逆以及预测溶栓治疗的预后方面各家的结果差异较大。近来有研究报道在常规DWI脉冲序列前施加FLAIR预脉冲能够减轻脑脊液对脑组织ADC值定量的影响,并能够显著提高ADC值对可逆性缺血损伤的发现能力。但是在DWI脉冲前施加FLAIR预脉冲后对梗死组织ADC值以及DWI信号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7例中风患者在发
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项可以反映组织磁化属性的新的对比度增强技术,提供了T1WI、T2WI、质子密度以及扩散程度之外的另一种对比度,包含脂肪、铁、去氧血红蛋白等物质的组织磁化属性与邻近的背景组织明显不同,在幅度图像的后处理中使用相位掩模(phase mask)技术提高幅度图像的相位对比,从而提高对静脉以及引起磁敏感效应的物质的显示,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的脂肪内,但有时冠状动脉节段性走行于心肌纤维下,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于血管表面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其特点是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的挤压。近年来已有学者利用16层CT和64层CT研究了MB的出现率,评价了MB与邻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这些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是检测MB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双源CT观察MB的出现率,评价
本文通过对26例肾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与术后标本的MVD、VEGF和Ki-67计数等分子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微创、快捷、在活体上可重复实施,并能显示肿瘤全貌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状态,抗血管生成疗效以及估计预后,为研究肾癌的分子影像学提供新的思路。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由DamuasDuport等于1988年首次描述并命名,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归入WH0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分级为Ⅰ级,是一种发生于幕上、少见的混合性神经元一胶质细胞肿瘤,绝大多数患者是在癫痫药物治疗无效而采用外科治疗时被检查发现,有其特殊的生物学与病理学特性,该病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近年有关报道日益增多。本文收集于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在本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尤其是16排CT的问世并广泛应用。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组图像质量,大大促进了CT血管造影这一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组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