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评述

来源 :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林地凋落物分解、腐殖质合成、土壤养分循环以及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 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培养法和非培养法两种.最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主要通过使用不同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对土壤中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微生物的菌落形态及其菌落数来计测微生物的数量及其类型.但是,自然界中可培养的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 .BIOLOG 微平板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物对 95 种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及其代谢差异,进而用以表征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或结构多样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研究空间及时间尺度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可以表征土壤微生物的组成.但是PLFA 法对微生物的分类还不够精确,只能根据某些相同生理特征分成一个大的类群,主要由于土壤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微生物细胞脂肪酸结构的复杂性.1986年,Pace等最先采用核酸测序技术来研究微生物生态和进化,使人们可以通过DNA水平上的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993年,Muyzer首次将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引入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此后,该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于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GGE主要用于研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且敏感度高,但是该技术只能分离较小的片段,还易可导致自然群落中微生物数量的过多估计.每种方法有自己得优劣性,所以要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在大多数森林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如杨树林土壤中细菌比例可达到94%以上,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如在桉树林土壤中最少只有0.1%.在土壤条件发生变化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如土壤细菌与放线菌的数量大多随着林木连载的代数增加而减少,真菌则相反;一般混交林的微生物总数最大,阔叶纯林的次之,针叶纯林的最少,可能是由于混交林中植物多样性增加,食物来源多样性以及适应各类生物聚集的有效生态位的差异造成的.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 0 < 土壤深度( h ) ≤ 40 cm,特别是在0—20 cm之间,而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但差异是越来越小的.在林木生长季初期,可获取的土壤养分不足,影响了微生物的分布,夏季是降雨高峰期和高温期,有利于养分的溶解,易于微生物吸收,因此,夏季土壤微生物总数处于较高水平. 在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还有很大空间,所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引入仍然十分必要,而且需要我们更多方面的去探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生态过程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中国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优良速生落叶阔叶乔木,其适应性广、生长迅速,属典型的“荒山先锋”树种。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土质多为红壤,且多数红壤的有效磷含量很低,缺磷成为先锋树种生长的养分限制因子,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增加森林面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解磷细菌(Phosphobacteria)是农林业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土壤中,对改善植物
The high solid content resol phenolic resin was prepared from formaldehyde,paraformaldehyde and phenol,using NaOH as catalyst,by gradually copolymerization.three eco-friendly halogen-free flame retard
:In this work,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bleached eucalyptus kraft pulp (BEKP) with acrylic acid (AA) using a potassium peroxydisulfate initiator system was studied.The impact factors of synthesizing t
会议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tion abilities of the polyphenols from the olive leaf extract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aker component oleuropein.Through the assay on ABTS+,
会议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iodes L.subsp sinensis)属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作为一种典型的克隆植物,中国沙棘可通过分株间的连接物(克隆器官)而使整个无性系一直延续下去,理论上推断其是永生的.但是近年中国沙棘种群却出现了大面积衰退、死亡现象,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分条件(尤其土壤水分)差异主要通过地形的异质性(坡向)
为了揭示竹凋落叶在自然干扰状态下,释放营养离子的能力,分析探讨毛竹林养分自肥和生物循环能力,开展了基于试验模拟条件下的凋落竹叶(含箨叶)的自然堆腐分解试验,在人工气候室人为调控水分湿度、气温状态下、于2011年6月1日,根据林地生长状况,在浙江宁波北仑大碶镇新湖岙水库毛竹林区,根据经营状况(经营年限、施肥和林地垦复等)和林地立地条件,选择不同集约经营毛竹纯林试验地6块,在标准地(20320m)中根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seedlings of deciduous tree species respond to fall fertilization during their hardening period.Cork oak (Quercus variabilis) container seedlings were reared for 23 weeks pre-h
会议
萌枝更新是植株应对干扰的古老生态特征,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结构调控初期的城镇景观林为对象,调查测定间伐第1年主要树种的伐桩萌芽情况、萌枝数量、高度以及群落垂直结构,分析树种的萌枝能力及其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的萌枝能力均较强,不同树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129.5,P<0.001),呈现―常绿树种产生数量多、植株矮小的萌枝,落叶树种产生数量较少、植株高大的萌枝‖的格
指数施肥是在苗木培育过程中,根据苗木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每次的施肥量呈指数增加,为植物提供养分的量同步于植物生长量,并使苗木体内以形成养分库的一种施肥方式.指数施肥技术已在欧美地区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的容器苗培育中得到广泛研究,如黑云杉、红栎、白栎、刺叶栎等,但研究多止于容器苗第一个生长季末苗木的生长状况,对于之后的造林效果方面报道较少.目前我国对于容器苗指数施肥的研究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主要
会议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是优良的栽培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笋味鲜美、笋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已成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等省份退耕还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选择.提高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雷竹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雷竹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研究较多,如雷竹引种造林试验研究,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对其生态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