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聚烯烃中的空间电荷:方法与技术手段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问题已经有相当长的研究历史,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缺少重要的进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陆续提出与解决了几种固体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测量方法之后,基本上能够实时地了解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状况,空间电荷问题的研究才有了明显的进步,以至于有人甚至说这是“空间电荷疯狂”(Space Charge Crazy)的时期。但是近年来,随着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立与直流储能的应用,解决介质中的空间电荷问题显得更为紧迫与重要。目前的三类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压力波法(PWP),电声脉冲法(PEA)与热脉冲法(TP),他们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不能相互取代。虽然在测量技术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困难,目前还难以完全满足在空间电荷电荷问题研究的需要,但毕竟我们已经基本上能够开始知道与了解介质中的空间电荷行为规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更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本文总结了在聚乙烯中空间电荷控制的主要研究进展,归纳了几种抑制空间电荷产生与积累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聚合物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来源于电极的电荷注入,电荷积累主要取决于介质的陷阱特性。因此,应该从电专芟/介质界面特性与介质内部的电荷迁移特性二个方面进行空间电荷的抑制。电极/介质界面特性是由电极表面与介质表面二部分组成的,因此考虑界面问题也应该从这二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电极界面,已经确认导电碳黑与EVA+PE共混的半导电电极比较容易在聚乙烯中产生相多的空间电荷注入,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本文从半导电电极的微结构出发,从仿真模拟计算与实验验证二个方面研究了这个问题,得出了基本可信的结论。对于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预计能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聚乙烯表面,用化学气相改性的方法,在其表面产生一层极薄的介质阻挡层,将会非常的利于减少空间电荷注入,本文介绍了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并且预计这种技术手段将有助于解决直流储能电容器的介质空间电荷问题。对于介质内部的空间电荷积累与迁移,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机纳米粉末微量掺杂对于聚乙烯中空间电荷的抑制作用,用光刺激放电电流谱研究为什么Al2O3与MgO纳米粉末掺杂对于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另外很多种无机纳米粉末就没有明显的空间电荷抑制作用,从实验数据可以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可能的机理与原因。这一规律与研究方法对于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变压器油、油纸绝缘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低温环境下微水含量对其击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降温过程中,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随着微水含量的增加,其击穿电压最小值向低温方向移动; 油纸绝缘的击穿电压随温度下降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规律,随微水含量的增加,其击穿电压最小值及最大值均向低温方向移动。
针对深圳供电局连续出现的变压器故障进行电气和化学试验,经过综合分析查明造成变压器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绝缘油中含有腐蚀性硫,其在变压器运行中侵蚀铜导线析出硫化亚铜,由于硫化亚铜的导电特性,该物质对导线绝缘纸渗透、污染使导线绝缘强度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变压器匝绝缘击穿。通过添加钝化剂前后铜片腐蚀对比试验表明,在运行变压器油中加入钝化剂可以有效解决腐蚀性硫的问题。加入一定量钝化剂,铜的表面不仅可形成一层保
风力发电机定子绝缘系统承受来自变流器的连续高频重复方波脉冲电压的作用。为探讨其老化机理,本研究制备了3MW发电机绝缘系统模拟试样,并建立了高频重复方波脉冲电老化试验系统,进行了1000h的电老化试验,并分阶段的监测了试样的介质损耗因数、直流绝缘电阻、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工频及高频电晕起始电压等老化特征参数,以及外观特征检查。通过这些老化特征参数的变化,初步研究了风力发电机定子绝缘的老化机理。
本文用醇盐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粒径(30-50 nm、50-80 nm和100-150 nm)的纳米钛酸钡粒子,并用溶液法将这三种纳米钛酸钡与聚偏四氟乙烯(BT/PVDF)复合,制成厚度为100 nm的薄膜,选用的体积分数为50%。研究了在常温宽频范围下(10-2-107Hz),这三种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发现在低频下薄膜的介电常数和所用纳米钛酸钡粒子的粒径以及晶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10-2Hz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ZnO压敏陶瓷粉料,分别以Nn4HCO3和NaOH作为沉淀剂,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对共沉淀法制备的ZnO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NH4HC3作沉淀剂时无杂质离子残存,得到的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相对较好。而以NaOH作为沉淀剂时残留的Na+部分以填隙离子的方式存在。影响氧空位和锌填隙的缺陷浓度,降低载流子的迁移率,阻止晶粒的长大,因此增大了电位梯度(820 V/mm)。但电
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微电子领域以及电力工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许多研究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复合材料的界面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工作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以高介电常数的BaTiO3(BT)粒子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两类不同的粒子作为填料,通过对填料表面进行改性,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BT的表面接上大
本文在实验室反应釜中在不同的氟化温度(35℃、55℃和70℃)下、以氟气体积浓度为12.5%的氟/氮混合气对热压制备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片状试样(厚约0.8 mm)进行了氟化改性。利用压力波法研究了处理温度对LLDPE中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氟化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氟化温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空间电荷的抑制效果。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揭示了氟化引起的试样表层化学组成的本质变化。开路热
本文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不同组分聚酰亚胺/氮化铝(PI/AlN)纳米复合薄膜,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对薄膜微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组分AIN对复合薄膜电阻率、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子(tan 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AlN复合薄膜散射曲线不遵循Porod定理,呈现正偏离,有机相与无机相间存在电子密度起伏区域; 随着纳米AlN含量的增加,分形结构由质量分形转变为质量和表面双
高压直流套管内绝缘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套管运行的稳定性。本文选取油浸渍纸和环氧树脂浸渍玻璃纤维两种绝缘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直流电压最高为50kV的电老化试验模型,并制备了一定纸中含水率的油浸渍纸试样,测量了两种复合绝缘材料的试样在直流老化过程中的主要介电性能参数,主要包括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直流绝缘电阻等。研究分析了试样的介电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老化后试样的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镜观
本文研究了应用于电缆附件中的硅橡胶在频率位于20-300 Hz时的击穿特性。选用液体硅橡胶,采用120℃热压,运用特制模具制备含有单一典型缺陷的硅橡胶试样。采用串联变频谐振耐压试验电路,对硅橡胶试样进行连续升压击穿试验,并采用威布尔分布分析击穿电压。结果表明,在实验频率范围内含针尖缺陷、气隙缺陷及刀痕缺陷的试样击穿电压随频率增高而下降; 不合缺陷的硅橡胶试样击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硅橡胶为无定形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