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前向预测补偿方法的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f107893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时子结构试验中,由于试验加载系统(作动器或振动台)本身的动力特性,不可避免地存在时滞,而滞后常常会降低试验的精度甚至使系统不稳定,需要对其进行补偿。自Horiuchi提出多项式外插时滞补偿方法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能实时识别时滞的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然而,针对时滞补偿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较少,这是制约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自适应前向预测补偿(AFP)方法的自适应律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时滞识别的快速性,对地震波加载的实时试验补偿效果更好。并采用离散控制理论对自适应时滞补偿系统进行了稳定性的证明,给出了自适应律参数的稳定性范围。进行了大型储油罐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验证了这种改进的自适应前向预测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dge condition assessment approach under moving loads with multi-sensor measurements and vibration phase technology.The phase trajectories of multi-sensor responses are obtaine
本课题为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旨在实现现役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的在线评估,同时为大型桥梁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巨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如下研究内容:1、桥梁专业台阵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基于多指标信息融合技术的桥梁健康诊断系统;3、快速桥梁数值仿真和抗震性能预测系统;4、基于Jopens的桥梁监测与评估系统集成与可视化技术。通过在线实时监测和桥梁结构参数及其演化特征识别,实现强震作用下桥梁安全的预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增多,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巨大的威胁。随结构健康监测的兴起和新型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压电、微机械结构、光纤、GIS、GPS、干涉雷达等传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形成桥梁、大跨结构、高耸建筑物等各类监测系统和解决方案。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大力建设,高速铁路、地铁、大型机场、地下商场等大跨度岩土结构的建设。岩土工
结构健康监测对结构现场长期观测中获得海量数据,监测数据反映足尺结构真实荷载工况下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然而,如何运用监测数据跟踪结构响应变化过程、全面理解和认识结构行为,进而用于工程荷载及参数识别、指导结构优化、施工目标跟踪、运营安全监控等,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理论发展和推广应用、揭示结构响应内在规律、解决设计施工不确定性因素的关键问题。基于作者长期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将系统探讨基于多类型和多尺度
传统阻尼模型包括粘滞型、库伦型、复阻尼型及应力型等,以上模型在表征阻尼随结构损伤演变的变化规律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耗能主要包括粘滞阻尼耗能和残余应力阻尼耗能,且残余应力包括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以及混凝土裂缝间的摩擦应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残余应力的复合阻尼模型,并建立包含粘滞和库伦阻尼的结构动力方程,推导阻尼比随损伤变化公式。分析不同损伤程度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变化
风力发电机组常常位于高纬度或者高海拔等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这就导致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要面临表面覆冰的问题,其中,以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覆冰的影响最为严重.为了保证位于易结冰地区的风力发电机的正常、安全运转,风机叶片表面覆冰的检测以及清除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目前的众多检测方法中,基于超声导波的覆冰检测方法以其性能高效,不妨碍叶片的正常运转且价格低廉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超声导波
某研发楼为追求建筑立面效果,抽取东南角一至二层的两根立柱,形成大悬挑,结构设计中为保证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不影响建筑美观及使用,最终采用了无斜腹杆的悬挑空腹桁架结构。然而,大悬挑空腹桁架结构的传力途径不连续、构件受力复杂,且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需要实时掌控,临时支撑拆除后悬挑结构可能存在舒适性问题,常规计算分析难以达到保证结构安全舒适的目的。因此,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健康监测的手段
将超长线状地下结构简化为粘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的Euler梁和Timoshenko梁,在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地下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两种简化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用扭转弹簧的刚度变化模拟地下结构管片的裂缝损伤,以移动列车荷载通过轨道时测点的加速度响应时程为输入,对其进行连续小波变换,通过小波残余力指标识别结构发生损伤的位置,并应用Lipschitz指数评价损伤
本文将铁路车辆视为6自由度的多刚体系统,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桥梁模型,在考虑线路不平顺的基础上建立了车桥耦合系统模型,基于移动车辆过桥动力响应采用遗传算法(GA)实现了桥梁结构不同损伤状态的识别。以桥梁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作为识别因子,首先利用车桥系统模型计算某损伤状态下车辆响应(模拟实测数据),其次由GA算法在搜索域内随机产生不同桥梁损伤状态,计算对应状态下车辆响应(分析数据),利用分析数据与模拟实测
兰姆波以其传播距离远,能量衰减小的特点,成为一种有效的板壳结构健康监测手段。通过监测损伤引起的兰姆波信号反射与折射,结合传感器阵列技术,可以实现对二维结构的主动损伤探测、定位与量化。损伤识别的精度与兰姆波信号信噪比和对损伤特征的准确提取紧密相关。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提出了软阈值信号去噪方法,首先通过信号分解技术将监测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分量,然后在各自分量上施加阈值,对低于阈值的信号进行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