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脑血流特征对早期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效能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早期抗抑郁剂疗效的抑郁症患者间局部脑血流量的差异及其对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人组44例抗抑郁剂治疗有效组(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36例无效组患者(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及42例健康对照.均接受3.0 T脉冲动脉自旋标记(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PASL)成像扫描.患者组均接受基线期和抗抑郁剂治疗两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并根据其2周减分率来划分有效组和无效组.PASL数据采用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测定,采用协方差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以确定不同疗效组之间的CBF差异及其在区分不同疗效患者的效能.
其他文献
目的 听觉稳态反应(ASSRs)是一种非侵入性实验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精神分裂症脑神经网络同步化活动情况.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动物模型在特殊频率听觉稳态反应方面都表现出一致的缺陷性.ASSRs能客观反映脑神经网络在稳态听觉刺激下能否快速响应并建立同步化的神经活动,进一步反映脑神经网络功能完好性.大部分国外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40-Hz ASSRs诱发能量及相位同步存在明显缺陷.而国内
目的 1.探讨早发性抑郁症(early-onset depression,EOD)患者的静息态脑自发活动功能特征;2.评估EOD脑自发活动功能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入组20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中第4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的起病年龄在12-25岁,即EOD)和20例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被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目的 利用ERP技术,以N1700作为指标,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加工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纳入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名健康对照组,刺激材料为正立及倒立的面孔及物体,刺激呈现250ms,刺激间隔为750ms-1250ms随机间隔,被试任务为计数不相关物体,在头颅多电极导联记录相N170,并与患者症状(PANSS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行相关分析.结果 二组行为学
目的 本研究拟用图论的分析方法,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进行分析。试图用判别分析方法比较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gSA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Cs)大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以更进一步的探索gSAD患者的病理机制,并寻找到gSAD更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目的 相关研究表明双相障碍患者表现出白质纤维微观结构异常,然而关于双相障碍发病前是否存在受损情况并没有明确结论。本研究基于双相障碍临床分期模型,研究双相障碍病前两个早期阶段(高危阶段和超高危阶段)的白质纤维结构特点。
目的 不同起病年龄的抑郁障碍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进程及转归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但上述差异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检测早发(此处指25岁之前起病)及晚发(此处指25岁之后起病)抑郁障碍患者静息状态脑局部一致性(ReHo)特点。
目的 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生物学识别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惊跳反射的前脉冲抑制和注意功能的缺陷均是该病公认的内表型指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中持续存在,前期研究显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脉冲抑制注意增强的缺陷,故提出前脉冲抑制注意增强缺陷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早期识别的生物学指标。证实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存在前脉冲抑制注意调节缺陷,并分析该缺陷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 纳入5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名健康对照,分别在基线时进行临床评估(仅患者组)、认知功能评估、磁共振扫描,患者组使用二代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健康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周后再次进行临床评估、认知功能评估、磁共振扫描。白质分析采用TBSS方法。提取差异脑区的FA、MD、RD值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60例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0例单相抑郁(单相组)以及5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脑诱发电位P300;偏相关分析患者组P300与其临床特征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和P3b潜伏期均延长(F值分别为9.17、8.74、15.27、7.9
目的 研究抑郁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脑影像学的特征,探讨抑郁伴焦虑患者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对87例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MDD)(符合DSM-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HAMD-as)是否≥7分,划分为抑郁伴焦虑组(MDD-AX)44人和抑郁不伴焦虑组(MDD-nAX)43人,同时招募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NC) 57人,分别使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