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转化工程中氟化氢泄漏事故分析

来源 :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2014学术交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化氢是铀转化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氟化氢属高度危害介质,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较大.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就氟化氢泄漏事故发生的部位、原因及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与缓解措施.通过对某工程氟化氢泄漏事故的初步分析,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可知其不会对厂址周边公众健康产生不可逆的或影响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的其它严重健康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运行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研制建立了卧式搅拌床系统,开展了U3O8氢还原制备的UO2及UO2后续反应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来自国外的U3O8反应活性高;并研制建立了U3O8流化床试验系统,对上述条件下的U3O8流化质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U3O8具有良好的流态化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封闭式真空输送系统在GFX-200生产线UO2粉末输送过程中的应用,并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下料底阀部件易损坏、过滤器和输送管道易堵塞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成功的实现了UO2粉末从转炉系统出料到最终的自动分装的全封闭工作流程,得到了预期的应用效果.
200tU/a规模的IDR生产线已经正式运行了超过一年的时间,生产出了190批,300吨合格二氧化铀粉末,本文简单介绍了IDR法生产粉末的原理与流程,分析了200tU/aIDR粉末的几种关键性能,并将其与100tU/aIDR线粉末进行了对比,就两种粉末在松装振实密度以及粉末粒径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经过对比,可以看出两种粉末在松装振实密度及粒径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生产线本身的固有性质引起的,200tU/
随着公司干法生产线不断增加,年生产能力形成了800吨铀,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回收冷凝液(HF),正常运行时,氢氟酸中的铀含量很低,采用微量铀法、荧光法,完全可以满足检测要求.但当生产异常时,氢氟酸中铀含量会明显上升,有时可达到克数量级,当在克数量级以上时,可采用容量法法进行分析.目前,采用亚钛(或亚铁)钒酸铵法,此方法对常规样品效果很好.由于亚钛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较复杂体系中将铀全部还原,大量杂
酸法地浸采铀通常使用双氧水作氧化剂,实际使用Fe3+催化氧化四价铀.但对于慢酸耗矿物和铁矿物含量高、还原性强的砂岩型铀矿床,浸出液pH较高使浸出率不高、双氧水使用量大而提高了试剂成本、铁沉淀严重使抽注液量下降,导致开采效益差,资源利用率低.针对上述缺点,本文以新疆吐哈盆地某铀矿床为例,进行了高压搅拌实验、高压柱浸实验和现场试验,探索了氧气浸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氧气作为氧化剂有较好的浸出效果,对亚
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Al(OH)3,对Gd2O3-UO2芯块的密度、孔隙及晶粒大小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一定的Al(OH)3对芯块具有一定的密实作用,同时能促进芯块的晶粒生长.另外介绍了目前大晶粒Gd2O3-UO2芯块的工业化生产情况.
针对某高钼低铀浸出液进行了萃取法分离铀、钼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脂肪胺(TFA)先萃取钼-硫酸洗铀-萃余水再萃取铀的分步萃取方法,钼铀分离系数达2000,可实现铀、钼的有效分离和回收.
某含磷铀矿经历两期热液成矿作用,矿化蚀变过程使得铀超过90%以上赋存于胶磷矿中,铀矿石和胶磷矿紧密共生.唯有破坏胶磷矿的结构才能浸出铀,胶磷矿溶解的同时,也是硫酸钙垢质形成的过程,由此导致浸出渗透性降低,严重影响铀的浸出回收率.通过研究阻垢机理和沉淀的形成过程,以垢质物的形成与否为分界点,开展了阻垢剂浸出试验和柱浸高度试验,前者通过晶格畸变作用和络合增溶作用,预防硫酸钙的形成;后者将含有较高杂质元
本文是对德国linde公司的电解制氟技术和研发的电解槽在韩国氟气生产厂的应用情况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进一步了解大容量电解槽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通过现场参观和技术交流,提出对该技术的总体评价,为后续的合作提供参考.
清洗大型六氟化铀容器的难度较大,国内外各大型六氟化铀容器清洗设施的方法各异,清洗验收标准也有不同,处理费用差异较大,尤其是我国现有的清洗容器成本过高,与国外清洗方法相比要求较高.分析选用合适的清洗、检验方法,并辅之于试验,预计可大大降低清洗成本,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清洗任务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