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影视化传播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

来源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影视传播媒介向人类信息生活的广泛渗透,舞蹈艺术全面开启了其影视化传播路径.在以舞台为载体的传统传播方式之外,舞蹈艺术越来越大量倾向于以电影、电视及网络为平台,以影视动态图像的摄录、剪辑与制作为手段,将存在于三维立体空间的现场即时视觉图像转化为二维平面空间的复现视像,向更广大受众群体传播,从而大大扩展了自身的表现语言与生存空间.舞蹈艺术的影视化传播,改变了既有舞台传播的传受结构、传播行为与传播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甚至颠覆了传统舞蹈的定义与特性,更在崭新的艺术欣赏环境下焕发出舞蹈这门古老艺术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其对舞蹈艺术魅力的全方位展示、对崭新艺术形式的促生、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加强,彰显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对舞蹈艺术感性魅力与理性认识的大众普及、对大众美育的实际贡献、对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作用,也凸显出其积极的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唐代诗人形象及诗句是宋代绘画的重要题材,而宋代绘画则参与着唐诗的评价、阐释和传播.宋画对于唐代诗人"诗佛"王维、"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表现,抓住了唐代诗歌审美的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美文学理论从大理论转向中层理论.这种中层理论在书写上表现为:或是理论地图,或是理论实践,或是理论问题,或是概念网络.观念上表现为:在批评实践之中反
现时代,数字技术普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似乎使影视影像产生了质的变化,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时代引发的媒介革命或文化革命是全方位的.这一媒介革命给电影的创造、制作、接受心理
审美特征是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完全走向自觉,正是当时文人书家对其审美特征孜孜不倦追求的结果.艺术并非无源之水,需要有合适的土壤和空间供其生
隐逸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要上追到先秦时期.在诸子论著与当时流传的诗歌中,能较容易地获得与之相关的内容.而隐逸文化走向成熟以及代表性的表现形式的出
当代艺术给传统美学及艺术认知带来冲击,如何理解及阐释当代艺术现象,本文从后康德哲学以来主体性的发展历程,通过主体性理论的历史性解读,将哲学基本问题与艺术对接,试图论
每个时代都应有自身的美学境界,这是该时代人们有关以独创的感兴符号表意系统去传达人生意义体验的精神追求.当代中国人应有自身的美学境界.与钱穆和季羡林等倡导的"天人合一
当代欧美身体哲学促使各学科由身体视角来解读人类社会与生活,形成了身体研究和身体理论.身体理论的知识点可以归纳为身体的心灵化存在和体现、身体的社会性存在与身份、身体
哲学家在艺术品中看到了他的愿望和他的视角所规定好的东西。哲学家既有的哲学观念和概念术语,限制了他在艺术品中之所见和能见,影响了他在艺术品观赏中的偏爱,左右了他对艺术品
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思潮中的文化主义迷恋身体,类似于唯意志论,强调文化对自然的征服,精神对肉体的塑造,推崇意志的无限性,不愿承认身体的有限性,伊格尔顿的身体伦理观在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