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型离子液体-TiO2有机-无机纳米层状复合物中阳离子尺寸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CO2 捕集和存储(CCS)技术的日益发展,众多多孔性固体材料被应用于CO2 的捕集,但绝大多数的多孔材料存在CO2 分子在微孔结构中扩散速率慢、传输距离远的问题.[1] 2D 无机纳米片各相异性的形貌和表面存在的众多活性位,使其可作为合成多孔的、CO2 高活性吸附材料的理想结构单元,单原子层厚度的单晶纳米片堆叠形成的开放的孔结构理论上具有更快的吸附动力学.[2] TiO2 层状纳米材料能够剥离成2D 的无机纳米片,并作为结构基元在客体物种存在的条件下自组装合成新型的杂化介孔吸附剂.[3]另外,使用离子液体(ILs)分离工业气中的CO2 近年来也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其经济性以及分离循环使用的可操作性,可将离子液体负载在固体材料上,ILs 的固载化可结合ILs 和负载材料的优点,[4] 因此,合成2D 无机TiO2 纳米片和咪唑型ILs 复合的新型层状复合物,并研究有机-无机界面效应对CO2 吸附性能的影响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还有利用拓宽其在新型能源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使用溶胀剥离的方法将质子化的层状钛酸前驱体剥离成厚度仅有1.2 nm 的单晶TiO2 纳米片,再通过静电作用将层间的柱撑剂TBA+阳离子与不同碳链长度的咪唑型ILs([Emim]Cl,[Bmim]Cl,[Hmim]Cl,[Omim]Cl)进行离子交换,纳米片发生聚沉重新堆积成层状结构,咪唑阳离子基于氢键作用、咪唑环间的π-π 共轭作用以及碳链间的疏水作用排列在纳米片的层间孔道中(图1 左).ILs 碳链的长度会影响离子液体与纳米片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改变复合材料的层间距,从而形成形貌及物化性质不同的复合材料,进而影响CO2 的吸收性能.CO2 吸收性能测试发现(图1 右),酸化处理后的纳米片CO2 吸收量最大,在4bar时达到3.78 wt%;而复合离子液体后,CO2 的吸收量整体下降,证明ILs 的复合影响了ILs-TiO2 界面处的亲疏水性,使得界面处亲水性减弱,进而CO2 吸收性能下降.而在复合材料中,CO2 吸收性能随咪唑阳离子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TiO2-Omim 的吸收量达到最大,这是由于咪唑环中碳链长度的增加会使得复合材料层间出现更多的有利于CO2 分子进入和扩散的孔道.我们进一步提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中CO2 吸附的可能机理:吸收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吸附在复合材料表面的水分子推动,当CO2 与纳米片表面的水分子作用时,会快速生成CO32-和H+,而H+可以被带负电的TiO2 纳米片捕集,因此CO32-会与咪唑型阳离子作用来保持体系的电荷平衡,如此来不断推动CO2 的吸收.
其他文献
磷脂双层膜在生物传感器、仿生膜和生物膜反应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磷脂双层膜制备和应用过程中,诸如表面张力、剪切力和渗透压等外力显著影响磷脂双层膜的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揭示外力对磷脂双层膜的性质、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磷脂双层膜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智能水凝胶是指一种主链或支链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并吸附有大量水分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交联聚合物.他们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如温度、pH、电场、磁场、溶剂组成、光或压力等,而发生体积或其他性质的变化.由于智能水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使得其在传感器、微执行元件、化学阀门、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储热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是解决太阳辐照不稳定、降低发电成本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的好坏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低成本、高效率的储热技术是当前储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具有高效换热性能的喷淋式换热技术与采用固体蓄热介质为材料的填充床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储热技术---喷淋式填充床储热技术.该技术中流体传热工质经过喷淋装置,雾化成细小液滴或分流成若干液柱,喷淋至填充床表面渗流向下,并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快,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使其迅速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逐步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应用走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然而,锂离子电池同样存在着容易发热,放电量受环境温度影响等缺陷,故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一直备受关注,学者们也纷纷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相变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电池保温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提出利用RT28 和气相二
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俗名发菜,是一种极端陆生固氮蓝细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热水浸提物具有抗癌和抗病毒活性.天然条件下野生发菜生长速度缓慢,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无节制的乱采滥挖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沙漠化.自2000年起,我国政府出于保护发菜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全面禁止发菜的采收和销售.因此,为实现发菜这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探索人工培养技术,以进行发菜的工业化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之一,本文采用火用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经济性模型。针对10 MW/80 MWh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服务于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的电力系统运行情景,进行了热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热经济性上是可行的;能量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绝大多数,非能量成本中,储气子系统占比最大,其次为压缩子系统,最后为膨胀子系统,其中压缩子系统火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然而,我国风能资源多集中与“三北”地区,与我国传统供热区域重合,冬季供热机组调峰能力受限与风电集中大发的矛盾突出,如何协调两者间的运行关系已成为许多地区制约风电发展的关键问题。储热系统作为一种经济的能量存储手段,可以有效调节供热机组供热与发电间的关系,改善机组在供热期出力调节特性。本文通过对以热水为介质储热系统的热力、传热特性分析,构建了配置
电力储能是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高能源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在所有的电力储能技术中,压缩空气储能(CAES)技术具有可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较高效率、长寿命和环境友好的优点,但是传统的CAES 依赖大型储气室和燃料输入,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针对传统CAES 的问题,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SC-CAES),其摆脱了依赖大型储气室和燃料输入的限
木质纤维原料是世界上最为丰富和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燃料酒精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由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燃料酒精包括两个子过程:将木质纤维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先转化为可发酵糖,然后将得到的可发酵糖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酒精.利用离子液体将木质纤维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可发酵糖为由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燃料酒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然而,在利用离子液体将木
经水热液化制得的生物油,因普遍存在高粘度、低稳定性以及富含N 和S 等缺点,从而其实际应用受到显著制约.而我国交通运输业每年产生的大量废机油,如处理不当,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将其加入到生物油改质过程中,不仅可有效降低传质阻力抑制积碳形成,还能有效解决废机油再利用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将花生秧液化油的轻质组分(LBF)与废机油(WEO)混合,开展花生秧液化油与废机油耦合的改质研究,探讨了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