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引进国外建筑理论的再认识

来源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ing5322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大规模引进国外建筑理论主要概括于两个方面,即经典现代建筑补课式的引进和介绍外国建筑的先锋式风格流派,本文再现1980年代建筑界引进国外建筑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文献及建筑创作两个层面诠释其引进,发展以及对中国建筑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唯物史观在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和罗小未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本外国建筑史经典教材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唯物史观对当代中国高校外国建筑史教学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1)强调历史规律,历史结构、历史条件,历史范围和历史过程对外国建筑史的决定性作用;(2)关注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外国建筑史的影响;(3)强调外国建筑史教学与研究过程的批判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学教育发展迅速,为了避免随着地方建筑院校数量的迅速增长而带来的教育同质化,应对全球化影响日益凸显、社会思想渐趋多元、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挑战,建筑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要更加深入。本文在对新时期建筑学专业发展状况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建筑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建筑历史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地方高校建筑历史教学改革的若干策略。
目前新时期建筑学三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获得信息和资讯的能力更为强大;第二,文字语言理解能力相对以往的学生稍显衰退,重图轻文;第三,只见史料,不见历史线索,建筑历史价值观缺乏;第四,放在外国建筑史课程学习的时间较少,重现当代史轻古代史。针对这些特点和所产生问题,本文研究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目前国内的建筑史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网络高度发达,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建筑史教学要避免治丝益棼的窘境,必须要抓住时代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在教学内容和体例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建筑学科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外国建筑简史》编写过程,试图探讨新形势下建筑史教育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内容和资料的精心梳理、合理架构和编排来建立一套贴近学生的知识体系。
为适应当代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建筑创作环境,发挥建筑史教学对于建筑师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整体化教学体系,跨时空,跨课程地构建建筑历史的关联脉络:一方面针对内容庞杂的建筑史教学内容,挑选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师和作品,作为节点,梳理内在承继关系,还原建筑特征起伏脉络;另一方面结合建筑设计课题,联系典型的建筑师和作品,纵横剖析,展示社会历史背景中建筑创作的理性追求。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国际行为,对其研究离不开对国外影响的关注。英国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建筑史中来自英国方面之建筑活动及其影响进行概述;之后对中国近代建筑史中英国建筑师的活动以及留英中国建筑学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通过对低碳交通进行的论述,结合我国城市特有的历史背景,讨论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和交通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道路系统等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以达到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武汉市京汉街,建成于1903年,原为卢汉铁路(北京卢沟桥至汉口,后称京汉铁路)南端终点站的主体建筑,法国工程师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本文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深入剖析其选址规划、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立面设计、结构构造、装饰设计等内容,揭示了大智门火车站的建筑和空间特征,旨在探究其作为近代典型铁路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西方建筑师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
在20世纪建筑中先后出现过多种思潮或流派,带来各种观点和艺术形式,但在思维方式上可分为“现代”思维、“后现代”思维和“解构”思维三种典型。由延续、扩展到拆解传统思维的二元对立关系,它们构成了认识这个世纪建筑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
阎子亨作为天津本土的近现代建筑师,在20世纪初期天津被九国列强瓜分租界土地,大兴土木的时期,作为中国早期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中的一员,创立中国工程司,并在天津及周边地区设计建筑作品数百余例。本文选取九国租界中最早成立的英租界为研究地点,重点针对阎子亨在英租界的建筑作品分布,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分析,以期让读者对阎子亨的建筑作品的创作思想及其风格有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