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7家族在耳蜗前体细胞分化前后的表达

来源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microRNA let-7包括多个家族成员,其序列和功能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研究发现let-7可通过靶向作用细胞周期分子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耳蜗前体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毛细胞、支持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毛细胞发育及促再生研究的体外模型。本研究通过观察let-7家族在耳蜗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利用let-7诱导耳蜗毛细胞再生的可能性。
  方法:用microRNA芯片对分化前后的前体细胞进行初步分析,再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分别收集未分化的前体细胞球及分化6天的细胞,提取总RNA,通过质量检测后用Hy3标记探针,用LNA microRNA芯片进行杂交,然后扫描芯片并分析microRNA表达荧光信号强度,经过信号标准化和数据处理后绘制microRNA的表达模式图。用micorRNA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检测let-7a和let-7f在细胞分化前后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芯片结果发现let-7家族中let-7a和let-7f在耳蜗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有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let-7a和let-7f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分化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分化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耳鼻咽喉科HIV感染的认识,以便能及时诊治,同时提醒耳鼻喉科医师加强自我防护。  方法:总结31例HIV感染阳性者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临床表现。  结果:以耳鼻咽喉疾病收住的31例HIV感染者,其就诊原因多样,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感染途径并非高危人群。31例中入院前已在外院确诊4例,19例为术前检查确诊,8例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体征很特别,考虑有特殊感染,而进行HIV抗体检测才确诊。  结
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疼痛护理的国内外文献,归纳分析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不同术式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以及多种护理干预的实施,旨在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目的:  总结累及蝶窦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例累及蝶窦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均有复视、头痛的症状,并先后出现全身其他器官受累的表现。来我科前均经历外院多科室检查。  结果:  2例患者均通过蝶窦活检术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行化疗后的症状明显好转或得到控制。  结论:  蝶窦活检术在鼻内窥镜手术领域较为成熟,对于技术熟练的耳鼻喉科医生来说
目的:  提高对蝶窦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认识.  方法:  对35例真菌性蝶窦病变(术后病理图片证实为真菌感染)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35例病人均在鼻窦内窥镜下行蝶窦开放、窦内病变清除手术,术中将上鼻甲或中鼻甲后端切除,暴露蝶筛隐窝,在距后鼻孔上缘之上1.5 cm左右、靠近鼻中隔附近找到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可见窦内果酱或油灰样黄色或黄褐色分泌物并有干酪
目的:  鼻内镜的应用在临床逐渐被开展起来,目前已成为鼻科常规检查器械,并被广泛应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检查及治疗中.但鼻内窥镜检查直到21世纪初期才逐渐在招飞体检中开展起来.现通过对2005年-2010年参加飞行学员体格检测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的鼻内窥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探讨鼻内窥镜在招飞耳鼻喉科全面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按招飞体检程序,对第一轮体检的学生行常规耳鼻喉科检查;对前、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核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tyrosine hydroxylase,CGRP)、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对实验动物大鼠行灌注、取材后,对大鼠面神经核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分别设立CGRP、ChAT免疫组化染色组和CGRP、ChAT免疫荧
目的:研究GRP78/Bip在条件GJB2基因敲除小鼠耳蜗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非综合征性聋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敲基因动物Cx261oxp/loxp;Pax2 Cre/+ (cCx26)为实验组,野生型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两组分别选取P8、P12和P21三个发育阶段小鼠,每个阶段2只进行实验。耳蜗冰冻切片,免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豚鼠听觉器官的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用健康、白色、红目豚鼠22只,耳镜检查耳鼓膜正常、耳廓反应灵敏。随机分为单纯失重组(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失重采用后肢悬吊法,身体纵轴与水平线呈-30°。实验前和实验5天后及脱离失重3天,分别测试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按照上述各时间点取耳蜗标本,经过相应处理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实验前豚鼠ABR阂值(
目的:利用ouabain的嗜神经毒性,探讨建立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分子改变及信号转导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耳后进路,解剖显微镜下暴露听泡,电钻磨开听泡,暴露耳蜗,以耳蜗底转、镫骨动脉为解剖标志,显露圆窗龛入口,运用微量泵及微量注射器将10mM ouabain 10 μl注射到圆窗龛,注射速度设置为1μl/分钟,注射结束后缝合手
目的:研究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Kir4.1在Cx30基因敲除小鼠不同生长发育期内耳的表达变化,明确Cx30敲除对内耳Kir4.1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影响,以探讨Cx30基因敲除致聋的病理机制。  方法:将实验动物(CBA/Caj小鼠)按基因型分为Cx30基因敲除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分离提取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的耳蜗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从转录水平比较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