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剂、内脱模剂的应用

来源 :全国橡胶制品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散剂AT-B、AT-C、AT-42、莱茵散-25、莱茵散-42,用量为1-3份(生胶100)可与填料混合后加入,内脱模剂A-16、935P和DS用量为1~2份,可在混炼初期加入,也可与填料混合后加入,分散剂与内脱模剂可以进行并用,比例为1:1.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在NBR/甲基丙烯酸锌体系中加入蒙脱土,利用甲基丙烯酸锌在硫化过程中原位聚合的特点,实现对蒙脱土片层的插层并在层间聚合,撑开无机片层甚至使其剥离,同时与丁腈橡胶进行接枝和交联反应,制备高强度的纳米插层复合材料.
通过将一定量的淀粉加入到用乳液法制备的NBR/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中,得到了具有剥离结构的NBR/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粘土在橡胶基体中呈剥离状态分散,并对其结构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考察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粘土用量在5-20份的范围内,随淀粉用量的提高,材料的邵氏硬度、100﹪定伸强度、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形态的填料/FKM体系及加工工艺与混炼胶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Nicolais-Narkis修正方程对体系的拉伸强度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填料对不同的混炼工艺条件下对氟橡胶混炼影响反映在不同的方面:对于高纵横比的填料而言,混炼工艺的改变将对混炼胶的拉伸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氟橡胶/球形填料体系则对工艺条件的依赖不大.而采用Nicolais-Narkis修正
以硅酸钠为硅源,经酸化后加入丙烯酸进行有机化处理,形成含活性硅醇凝胶的丙烯酸中间体,在体系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含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iO-PMMA),并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活性硅醇凝胶的丙烯酸中间体能够方便地与MMA进行共聚.将SiO-PMMA杂化材料用于丁腈橡胶的改性,发现改性后丁腈橡胶的定伸强度、
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来模拟轮胎的硫化工艺过程,分别研究了不同初温对轮胎硫化温度场及程度场的影响.研究表明预热处理使轮胎各部份温升均匀,不但能缩短机内硫化时间,还可以显著地改善轮胎硫化程度的均匀性.研究还表明预热温度不宜超过105℃,在此温度下,预热温度每提高10℃,轮胎的机内硫化时间可缩短1.5分钟,其硫化均匀性可相对提高15﹪.
详细分析了工程内胎生产过程中,胶料特性、施工设计参数、接头机运行参数、生产操作方面对工程内胎接头质量特别是压伤内裂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本文基于吉化公司有机合成厂合成橡胶技术分中心几年来的大量实验基础上,对吉化乙丙橡胶(EPDM)挤出制品配方设计从生胶选择、硫化体系、补强体系、填充体系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售后服务中遇到的第一线生产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
本文介绍通过实验发现加入少量的高生胶强度EPDM可以大大提高SBS的耐臭氧老化性能而不降低物理机械性能.文章同时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导.
阐述了ML281胶料的技术分析,配方设计,试验和生产工艺等一系列研制过程,胶料采用DCP-S-促进剂复合硫化体系配方,工艺质量稳定,硫化胶的各项性能均达到了HG/T3326-1985标准中ML281胶料的技术要求.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利用补强性的纳米炭黑表面的物理结构及化学参数所组合成的相当独特的表面活性指数(Surface Activity Index-以下简称SAI)来预测填充粉体在橡胶弹性体中的动态混合性质.炭黑的物理结构包含了微型孔洞(Micro Pore50nm)等孔洞表面积,测试的方主要是利用氮吸附表面积(Nitrogen Surface Area-NSA)并结合了密度函数理论(Den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