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在L3-S1/结核前路病灶清除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二届全国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腹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行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1月共收治下腰椎结核57例,在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联药物抗结核治疗2~4周后,进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中32例采用下腹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男19例,女13例,年龄28~64岁(平均39岁),结核病灶累及部位:L3-L4-L5 6例,L4-L5 5例,L4-L5-S1 13例,L5-S1 8例.6例伴硬膜外脓肿.临床诊断均通过X线片、CT、MRI确立,影像学显示有死骨和椎旁脓肿形成,但不伴有腰大肌或髂窝脓肿.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本组中有23例因椎体破坏明显、合并后凸畸形或病灶累及多个椎体,在前路病灶清除术前先行后路跨越病变部位的TSRH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L3-L4-L5结核5例,L4-L5结核2例,L4-L5-S1结核11例,L5-S1结核5例. 结果: 本组手术无死亡、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2例术中腹膜撕裂(成功修补后无并发症).32例中有24例术后获6~4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7个月.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18例患者中,除1例椎体间可疑假关节外,其余病例均获椎间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形成.13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行后路内固定的患者均获得坚固的后路骨性融合,随访期问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腹膜后入路具有操作简便,病椎对侧暴露容易,对支配腹直肌的神经血管损伤极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下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手术入路.
其他文献
目前脊柱结核治疗存在的问题包括:(1)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难以区分;(2)抗结核用药、化疗疗程针对性不强;(3)复治、复发、耐药病例的治疗不规范;(4)手术时机选择、围手
会议
三位一体是指中医药辨证施治、个体化的两药抗痨、谨慎的外科手术三种治疗手段并重的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全程督导是指建立首诊负责制,院内全程干预,院外利用电话、信诊、网
会议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宁夏地区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取2005年5月~2007年8月,宁
会议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70%,为多发病,诊治较为困难。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加剧,脊柱结核的发病也随之明显增加,而且难治病例逐年增多,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重新正视的新课题
会议
目的: 分析骨关节结核术前、术后的抗结核方法. 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452例骨关节结核术前、术后化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术前、术后充分化疗,复发率低;化疗时间短,复
脊柱结核病一般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全身症状在早期不明显.其典型症状可表现为脊柱疼痛、活动受限,伴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疲乏无力等。病变严重者常
目的: 研究人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1)基因D543N和INT4位点多态性与汉族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选取汉族脊柱结核患者56例,正常对照60例,用聚合酶链反
会议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脊柱结核患者病椎组织中异烟肼的浓度. 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150mm×4.6 mm),以0.02 mol·L1 KH2PO4(pH=4.0)-乙腈
会议
影像学检查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X光片、CT还是MR,各种文献都有详尽的报道。但是脊柱结核病灶边缘硬化的和非硬化的影像学区别以及结核病灶切除骨的组织形
目的: 评价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在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微孔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涂片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同时检测25份临床确诊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