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电子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来源 :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随着各项业务全程电子化的提速,电子文件已成为业务工作原生文件的主流直至唯一,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显出来,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对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来说,国务院要求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要实现全程电子化、全程留痕,由此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归档问题迫切地摆在档案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面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交易主体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档案人的视角,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电子化问题的探索.
其他文献
科技档案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并且最终追溯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动化办公条件下,档案信息化的程度极大影响着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二所”)为例,分析了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对旅游的作用.大部制改革中,又把文化部与旅游部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可见,文化与旅游是紧密相连的.而档案文化是记录、传承、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如何把档案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服务于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凭证和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古代,档案只是政权的附属物,档案来源狭窄,并封闭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从“石室金匮”的封闭状态中逐渐走出,由
我国的纸质文献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形成雏形,自此以后各朝大多采用纸张为载体制成文书的模式沿用至今.这些保存下来的历史纸质文献大都是我国自产的手工纸,可称得上“纸寿千年”.但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科技引流入中国,印制图书、报刊、文献的纸逐步采用西洋工业化生产的纸张了,这些机制纸张由于采用酸性(施胶剂)材料,就带来了寿命短的问题.各档案馆保存的50年前的报纸都经不起一折了.这样延长近现代机制酸性纸张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档案编研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的特点及其方式拓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编研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档案长期保存过程中,外源性污染物是导致档案载体老化的主要原因.外源性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都属于大气污染物,由于其化学性质不同,I/O值也不同,其中O3的I/O值较低,NO2和PM2.5的I/O值较高;档案库房外源性污染物有主动分析和被动分析两种方法,现有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档案库房外源性污染物浓度水平还比较高,需要采取一定
近年来,CO2气体的杀虫抑菌功效在农产品贮藏、食品保鲜界得到了应用.本文开展了充CO2气体封存对主要档案害虫和接种霉菌纸张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充CO2封存能有效杀死档案害虫,同时对带菌纸张的机械性能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气调封存档案提供参考.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各种灾情迅猛多变,特别是水灾给档案造成的破坏与损失尤甚.如:1998年湖南、湖北两省洪灾期间,有13个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和419个基层档案室进水,近20万卷档案被水冲或浸泡;2010年冬季沈阳师范大学图书室由于暖气管道破裂导致大量文献书籍遭受水浸;2015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由于空调管道漏水导致很多珍贵科研档案遭受水浸等.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骄傲的技术,如今的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分散存储、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总账本、点对点传输等优点,应用于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中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随着各项业务全程电子化的速度加快,各立档单位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电子文件如何归档管理的挑战.笔者在档案信息化课题研究中触及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实践中探索了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