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方经济变迁中的港口--腹地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津、烟台、营口、大连、安东、青岛、连云港等沿海口岸开埠以后,因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的输入,我国北方发生了巨大的经济变迁,港口——腹地是这一变迁空间进程的主要表现途径。依据地理位置,广大的北方可分成口岸城市区、核心区、中位区和边缘区四个部分。口岸城市区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滨海城市,核心区是离口岸最近的区域,中位区在核心区以外,接近整个港口—腹地区域的中心位置,边缘区在中位区外围。区域经济明显呈现梯度的、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在四个类型区,无论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中心城市的规模、中心城市的交通地位、道路和城镇的密度以及工业发展阶段,都表现出口岸城市区最高,核心区次之,中位区再次之,边缘区最低,这种以口岸城市为起点,越往西越低的特点。在接受口岸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辐射上,则以核心区最大,中位区次之,边缘区最低,越往西越低的特点。口岸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不仅能够通过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以及示范、组织和带动的作用,而且能够形成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刺激和推动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受空间距离衰减规律的支配,在同一个港口—腹地区域,大体上表现出各地距增长极(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越小,向增长极输出能量和接收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就越大,反之,空间距离越大,向增长极输出能量和接收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就越小,呈反相关关系。受这种港口——腹地模式的影响,口岸城市与其腹地的政治中心城市形成特定的双核结构。到了二十世纪初以后,现代交通发达的沿线地区又成长为各港口—腹地内部的增长轴。此外,各个港口—腹地都有由大小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在网络的交叉点形成较大的交通与商业中心。网络内部等级规模明显,可往下再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同样有自己的交通网络与交通和产业中心。。有证据表明,到了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除了已脱离中国的外蒙古以及拥有自己沿边口岸的新疆西部地区,北方的广大地区通过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已形成三大块在港口—腹地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区。
其他文献
以全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十年间(2000.5.5-2011.5.11)主题为"广交会"检索的4333条新闻报道为研究文本,通过传播学中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在对新闻内容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广交会影响力指数方程.统计内容包括新闻时间、所属届数与期数、报道的区域、报纸所在地、议题的选择、报道对象、消息的来源、报道的体裁、版面,并对类目编码进行信度检测.研究探讨报纸媒体在时间区间内对广交会报
本研究分析了灾害对经济影响的类型,并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进行了总结.应用适合区域的投入产出ARIO(Adaptive Regional Input-Output)模型,对1998年湖南省洪涝灾害的经济影响做了初步评估,对灾后的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下降,以及对研究区灾后的恢复重建时间进行了估计.通过计算,得出在1998年洪涝灾害中湖南省的间接经济损失为528.53亿元,超过直接经济损失的15%,部
中部地区要实现快速崛起,必然要解决好能源问题。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低效利用将直接制约中部省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全。本文利用全国及中部各省2009年能源消费数据,借鉴信息熵思想和四象限交叉分析原理,并通过改进熵权TOPSIS法,从各省能源消费的经济效率、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对全国视野下中部地区能源消费的省域差异分别进行了指标分析、交叉分析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中部六省
本文以1995年至2008年为研究时段,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空间俱乐部趋同进行了识别和检验,发现在HH组和LL组中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按照空间趋同俱乐部形成的特征、条件以及我国的特色构建了影响因子筛选框架,依据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和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并把各空间趋同俱乐部筛选出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引入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做主
新文化地理学是英国一批文化地理学者在1980年代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它与传统文化地理学有所不同,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关注电影、文学作品、绘画等文本材料所再现的地方性研究。近年在英美地理学界文化地理学的核心刊物中,有许多文章研究由文本再现出的地方性。地方性是文化地理学最主要的研究议题,它是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结合的关键点。本文对这些文章进行梳理,旨在归纳出文本在文本再现地方性的机制和在地方性形
作为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仍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地域,关乎我国的未来发展成败.目前,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都在城市性和城市化质量的评价上,而鲜有关注非城市化地区的乡村性评价.本文以三峡库区区域为例,依照可比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等三大原则,以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为着力点,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三峡库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8年三峡库区乡村区域的统计数
空间属性数据信息由于其组成多样、类型差异大、空间分布差异大及采集过程复杂,在空间上经常呈不规则分布。社会经济统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空间属性资料,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统计空间区划分类差异、统计口径差异等原因,亦存在难以进行不同因子间相关分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通过建立时间-空间编码体系、编制元数据标准,进而建立时间-空间元数据框架,最终建立时空数据融合系统的方式,完成在合理可靠性下组合得到可进行相
Assuming that a migration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by a migration model, the migration change in a regional system can be caused in two ways: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attributes and changes in the valu
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其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对研究过去全球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名志作为资料,基于现代哲里木盟开鲁县、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聚落格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重建了哲里木盟开鲁县、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1644-1984年聚落格局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文献对该区域历史土地开发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聚落增长与土地开发过程从时间上呈S
受季风气候控制,中国北方地区河流汛期水情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黄河中游、沁河下游是黄河"悬河"段洪峰的最主要来源,永定河下游在清代也迁徙无定,这些河流(河段)的汛期建立时间指征了山陕地区不同流域的夏季降雨情况.本研究利用清政府布设在黄河中游三门峡万锦滩、沁河下游木栾店以及永定河下游石景山、卢沟桥志桩水位记录,以首次涨水超过0.64m作为汛期建立的标志,在侯尺度下恢复了其汛期建立时间序列(图1).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