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与少年儿童阅读推广

来源 :泉州市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泉州市图书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少年儿童阅读的概念谈起,阐述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指出公共图书馆在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具体的与社会各界开展多元的、合作的推广少年儿童阅读之举措.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不是去农村化,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农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当然,城镇化过程可能给农民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毕竟不一样,这其中牵涉到
任何一个人,当他准备与别人说话时,总要根据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先给以称呼,如"爸爸"、"妈妈"、"先生"、"师傅"等,这种称呼用语也叫称谓.称谓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俗称谓是方言的一部分,它和方言一样具有稳定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称谓也是丰富多彩的.称谓语有较强的地方特征,它们往往是同一个地域的人们在千百年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因而一个地方的称谓语系统可以鲜明地反映此
根据中共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等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村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已成必然.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乡村的传统文明和文化,如何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快速推进,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当前,我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新建或者改造的集中居住小区不断涌现,城市的建设与规模扩张也带来了城市的社会与文化重建,原来只适用于城市的社区概念在小城镇也自然形成,这也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农耕文明的产物,它的传承和发扬与其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已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并迅速迈向信息文明时代.这必然会使原有的文化生态及观念发生巨变,对产生于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产生了直接威胁.如何顺应形势给这些文明的奇葩寻找一条正确的自救和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任务.
20世纪的八十年代,连云港市民俗专家刘兆元先生的《海州民俗志》出版.该书采集了上自明代中期,下至民国时期海州地区的民俗事象,归类为生育、嫁娶、丧葬、信仰、节日、消灾、宗族、帮会、财产、服饰、饮食、住宅、行旅、礼仪、教育、娱乐、儿童游戏、农业、渔业、山林、盐业、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共二十四类,分为二十八卷,八百六十目.可谓长篇巨制、卷帙浩繁.民俗学界著名学者张紫晨先生称其为具有文化的区域性、时限的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经过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的强调和部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已成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指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应充分利用阵地优势、馆藏优势,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建立特色数据库、地方特色图书馆(室),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开架借阅是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种方式,也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其目的在于弘扬图书馆精神,倡导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走近读者、创新服务.本文就开架借阅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图书开架借阅己成为各类型图书馆普遍采用的一种服务方式,是“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工作服务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提升,是为读者服务最有效的借阅方式,也是提高文献流通率和使用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