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则治法辨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仲景学说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课程之一,其课程性质既不同于基础课,也不同于临床课,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偏于临床的一门综合提高课.笔者认为,<金匮>一书以其权威性、指导性、科学性,自古迄今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临床实践的准绳.可以说,它又是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杂病辨证治疗学"和"杂病鉴别诊断学".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学上仍有一些难点、疑点尚存歧义,某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上时有概念混淆或滥用等现象.作为杂病的治则与治法,是<金匮>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纲领性的意义.但因所载原文详略不一,需要对相关内容加以认真梳理,反复研读,深刻理解,反复应用.鉴于此,本文将从<金匮>一书的基本论点、杂病治则治法的概念、<金匮>治则内容概要、<金匮>治法内容概要四方面作理论探讨,敬请教正.
其他文献
以退黄合剂32、16、8g/kg体重灌胃给予小鼠,可降低一次注射四氯化碳所致急性中毒性肝炎小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对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阻塞性黄疸小鼠SGPT、TB升高亦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高剂量组对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致肝硬化的必经阶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炎预后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减慢或迁缓肝纤维化进程是相当重要的。笔者自拟软肝癒纤九合甘草甜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78例。疗效明显。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系高发性传染性疾病,现有大约1.2亿左右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30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每年大约有30万左右人死于相关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首。临床观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ETM)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内毒素与肝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可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
目的:探索重型肝炎治疗中的遣药组方规律。方法:查阅古今文献17部和1993-2007年国内专业期刊文献328余篇,收集所载治疗重型肝炎的方剂503首,按证型分类确定树结构编写计算机统计程序。结果: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利湿化痰药在治疗重型肝炎的古今系列方剂中占主导地位。结论:结果与中医重型肝炎病因病机的理论高度吻合,反映出古今医家疾病识别系统的敏感和辨证与论治的高度统一。
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均是相互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疾病,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其在不同阶段的证候是有差别的,其演变是有规律的。为了揭示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证候演变规律,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手段;然后,探讨了血液净化技术、中药灌肠在重型肝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系统论治了消渴病,使得中医学治疗消渴病理法方药俱备.仲景治疗消渴病的方药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简称DN)是消渴病日久出现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病情错综复杂,正虚邪实,我们在临床上以仲景肾气丸为基础加减,配合化瘀利水法(桂枝茯苓丸),相反相成法(敛精泄浊法),虫类搜剔法,结合消渴病肾病的病机特点,创立"肾白宁水丸"治疗消渴病肾病,并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不断总结和调整,取得
王雪华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主讲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运用经方,化裁变通,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紧扣病机,取效独特.笔者均为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师从,现将侍诊心得略陈几则.
经典是指、、、,现代称之为"四大经典",与古代所称的四大经典--、、、有别,因内容大多赅括在之中,为药学专著,归在之中,所以自从成立中医院校以来,始终把前者所称的"四大经典"作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四十多年的经典教学虽然为培养中医药的高级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经典的应用上还存在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经典教学大多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少与临床的联系,缺少课间
医师甲:此为本人2001年8月之验案,不当之处尚请大家斧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神志病.患者男性,60岁,退休工人,2001年8月初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遇事易急躁,好生闷气.两周前因家庭琐事与人争吵,此后即发失眠,起初仅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多为朦胧浅睡,虽入睡而家中他人之起卧行动可知;数日后即夜眠渐少,每夜不足四小时,且梦境纷纭,虽卧于床而多辗转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