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与探讨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重庆市“十五”计划《构建三大经济区重点专题规划》中把重庆市40个区县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这是按照板块来对重庆全市进行经济区划分的一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三个经济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差异悬殊,形成了全市市域范围内三个明显的经济梯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选取了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生态经济区这3大经济区中的共6个地区作为代表。这6个地区分别是都市发达经济圈中的江北区、沙坪坝区,渝西经济走廊中的合川区、江津区,三峡生态经济区中的涪陵区、万州区。通过选取人均耕地、第一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第二三产业人均地区生总值、城镇化率、农用地单位面积产值、建筑业总产值(万元)、第一产业占三产比重、第二三产业占三产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能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本文目的在于讨论如何平衡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了各种能源形式对环境的影响,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的对策,以寻求与环境和谐的发展道路,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绥江县竹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区位、竹类资源、气候、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评价了绥江县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长期以来,武钢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每年持续以10%以上的投资来提高环保整体装备水平,将环保与节能作为推行清洁生产的两大重要手段,努力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最小化,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本文总结了"十五"以来,武钢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做法。
随着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农村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土地整理与其紧密联系。本文结合广西的状况就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宅基地流转对于农民致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本文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对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的宅基地流转现状以及314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县农村宅基地流转基本特点和驱动力,并运用数学方法对农村宅基地
在我国农村繁荣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地理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现象,违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利用的要求,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应与“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本文分析了“空心村”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介绍了河南省“空心村”的整治模式,并以河南省正阳县为例,分析了平原地区“空心村”整治的实践和经验。
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现阶段最重要的两犬项目。为有效促进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结合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理论,运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即两者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在特点上具有相似性、在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在作用上具有互动性、在资金上具有互补性,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关系。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
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缓解人地矛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就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展开很多的工作,并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占我国建设用地的65%以上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却相当粗放和低效,因此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农村居民占用地对提高我国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三维可视化地图是GIS与数字制图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平面静态的地图成果展示方式的不足,本研究将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到土地领域中,提出了土地利用仿真管理的概念,以动态、三维的方式管理和显示土地利用信息。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模型的主要功能设计;然后,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和GIS技术构建了三维动态的土地利用仿真管理模型,并将其具体应用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
快速城市化给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已刻不容缓。本文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6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_耕,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湖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对实现湖北省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