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锯鮨Dmrt1和Foxl2基因的克隆及在性逆转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来源 :第八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第二届鱼类工业化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ium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是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肉质丰腴、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由于人工繁育中常常存在雄性亲鱼高龄化、雌雄生殖不同步和雄鱼缺乏等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条纹锯鮨人工繁育工作的进行。因此,探明条纹锯鮨性逆转的机理,利用人工方法提早使雌鱼转雄,是大规模人工繁殖的关键。内分泌的研究表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阻碍雌激素的合成或者直接使用外源雄激素进行诱导,都可以产生功能性的雄鱼,在性逆转的过程中伴随着雌激素的下降和雄激素的上升。然而对性逆转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RT-PCR及RACE技术, 克隆了条纹锯鮨Dmrtl和Foxl2基因, 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其在雌雄成体阶段各组织及性逆转过程中的性腺组织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性别分化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江川铜锅煮鱼凝聚成了文化,成为江川餐饮业中最亮丽的风景,成为展示江川渔文化的主要载体.本文介绍了江川铜锅煮鱼悠久的历史,烹煮方法,产业发展状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铜锅煮鱼发展迅速。由于地理匹位优势,江川明星村成为了江川铜锅煮鱼的典型代表地,当地充分发挥独特的传统渔文化优势和先民使用铜锅煮鱼的绝技巧俏,把铜锅鱼做成餐饮品牌推向省内外,全省乃至全国多地都有江川铜锅煮鱼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明星全村总人
为了研究三种杂交石斑鱼: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1(俗称云龙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1(俗称青龙石斑鱼),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
为探究稀土元素镧(LaⅢ)对条纹锯鮨幼鱼的长期影响,本试验检测了不同浓度(0、0.1、2、5、10、20、30mg·L-1)下,水相镧暴露对条纹锯鮨幼鱼生长的影响,对肝、肾、鳃组织抗氧化酶SOD、CAT活性、MDA含量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镧浓度下暴露90天,当镧浓度为5mg·L-1时,条纹锯鮨生长表现最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74.29%和0.61%;
本实验研究对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3种石斑鱼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6%、19.3%、20%,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6%、1.6%、4.3%.3种石斑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常见氨基酸.云纹石斑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6.95%、7.11
为在养殖生产中建立科学地生物滤池清洗方法提供理论帮助.通过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模拟装置,研究不同干露时间处理后,生物膜硝化作用效果及主要功能菌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干露时间为3h时,系统经过21h运行后,生物膜对TAN和NO2--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80.1%和93.5%;随着干露时间变长,生物膜对CODMn的去除能力逐渐变弱;各处理组经过相应干露时间处理后,生物膜上异养细菌、亚硝酸菌和
自2011年以来,中山大学联合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渔业试验中心等单位开展了石斑鱼分子育种研发工作(Austin JMCB,2016,3(1):1008),先后完成了斜带石斑鱼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BMC Genetics,2013,14:113.)、赤点石斑鱼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已投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通过斜带石斑鱼生长性状
会议
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 which causes 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viruses of cultured marine fishes worldwide, with mortality rates up to 100% in larvae a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坚持做"最具创新力的水产企业",聚焦国内优质海水鱼良种开发、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健康养殖,年产云龙斑、赤点石斑鱼、斑石鲷、半滑舌鳎等鱼类苗种2000万尾,养成斑石鲷、石斑鱼等优质商品鱼1000吨,是国内重要的优质海水鱼育养基地.公司2009年开展石斑鱼研究,先后突破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鼠龙斑、云龙斑等10余个石斑鱼品种人工繁育技术,建立国内完善的石斑鱼活体种质库、精子
为研究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其父母本生长差异,实验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的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三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231
近年来由于无节制的捕捞、水域污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野生种群资源量急剧下降.一直以来我们用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增加其资源量,但很少对放流水域群体进行甄别与评估.本文以微卫星即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为遗传分子标记进行亲子关系鉴定,准确区分人工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建立斜带石斑鱼混合群体的判别技术体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