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GIS在滑坡监测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山区滑坡灾害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中南部、冀北山地的崇礼和宣化,以及太行山北部及西南部地区.由于滑坡多位于临近村庄的山坡上或公路两侧的山坡上,潜在危害很大.为了有效地防治滑坡灾害,以石家庄市时家庄滑坡为例,采用GPS方法对滑坡进行监测,在综合分析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运用GIS计术,建立了以GIS为核心、结合GPS的滑坡灾害预测评价系统,该系统可分为图形编辑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和斜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子系统共三个子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管理和数据库的维护,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数字化、编辑和管理,可进行空间分析,进行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
其他文献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地质领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在理论方面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实践方面对于建立典型重大崩滑灾害预警的关键技术方法,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工程价值.对这一研究领域,最近几十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不同功能目标子系统的部署和实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本文主要围绕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特点和应用需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总体框架、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重点方向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实施对策等内容展开了论述.
本文介绍了BOTDR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当前的进展趋势.由于滑坡体多具有地形条件复杂、物质组成多样、变形部位不规则、环境因素较多等特点,本文以滑坡变形监测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将BOTDR应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BOTDR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当前的进展趋势.以滑坡变形监测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了BOTDR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几个关键技术.本文简要总结了光纤应变传
本文根据滑坡研究特点和GIS软件的特点,探讨了基于GIS的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通过提出GIS支持下的滑坡时间预测的总体思路,对系统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和各功能模块设计.该预报系统以GIS软件MAPGIS为平台,由高级编程语言所开发的多个不同功能的模块所组成;该系统既可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依据,也可为单体滑坡防治提供必要资料.
降雨是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对造成滑坡发生的降雨过程的研究,得出了降雨对四川雅安雨城区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半定量地评价了诱发因素级别,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了基础.
DS18B20是一线制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接口简单,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多用于多点温度测量系统中.本文介绍了以DS18B20为传感器的分布式地温监测系统的研制,详细描述了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思路,同时利用室内试验测试并验证了其分布式测温能力和测量精度,指出了地温监测系统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方向.
针对滑坡攻关的热点话题--岩体滑坡滑动时刻预测.本文应用了GM(1,1)灰色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序列预测,获得了剪切带厚度与蠕变阶段最大变形量的相关关系.为本文和未来拟采用本文提出的滑坡时刻预测提供这一关键已知条件.滑坡边界条件预测是应用了作者提出的滑坡数字化动态模型进行反分析的方法示例.
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应用的一个拓展.雷达图像的差分干涉图可用于监测cm级或更微小的地面形变,具有全天候、大面积监测地面沉降和矿山塌陷的优势,本文以武安矿山塌陷和沧州市地面沉降监测为例,介绍了这一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本例中的长江堆积阶地特点土层厚、地形前缘陡中后部缓,在最危险工况下,验算整体在水位运行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一般预测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小;但对该库岸由前至后的进行稳定性验算,前面的土体受库水位作用,向下塌滑,后部土体失支支撑,水位向内浸入,使后部土体依次塌滑,判断产生由前至后的"溯源"破坏的可能性大.
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的宣传培训、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巡查、地质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一系列工作应是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近年来已在49个县(市)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举办了70期地质灾害知识培训班3000多人受训,普及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1422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实施了监测,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建立了防灾预案,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