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纤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口服降纤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百奥蚓激酶胶囊60万单位,口服,一日3次,观察随访12月,分别检测入组时、治疗6月及12月时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以及纤溶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回声强度和分布位置;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MRA基底动脉不显影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MRA上基底动脉不显影的1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所见以及临床结局.脑梗死的影像学评价采用Renard评分标准:延髓、脑桥、中脑和受累,单侧1分,双侧2分;丘脑和颞-枕叶受累,单侧0.5分,双侧1分,总计10分.男11例,女7例,年龄43~80岁,平均64.8岁.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会议
目的:调查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3个月的家庭自测血压,分析血压指标对卒中结局的影响,为改进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2011.12-2012.12期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72小时以内的年龄≥60岁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56例.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和老龄组(60-74岁).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并记录随访期间家庭自测血压和发病90天±7天
会议
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出院后实施出院随访护理指导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10年01月~2013年05月出院带管回家的22例鼻饲患者,实施出院随访护理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出院随访指导对家庭鼻饲患者护理影响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
会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疲劳的临床特点及潜在机制.方法:(1)连续收集2010年4-2013年1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315例PD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疲劳量表(FS-14)评价疲劳状况,完成运动症状(MS)及非运动症状(NMS)的评价.
会议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分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的关系.方法:对1200例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440例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测定.结果:826例(68.9%)患者电生理检查异常,其中602例(56%)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25例(11.2%)为腕管综合征;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波幅的下降程度较传导速度减慢明
会议
目的:比较异同症状周围前庭阵发症(PVP)患者的病因和声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磁共振、神经诱发电位肌电、耳声发射仪,分别对a组22例仅有眩晕无耳鸣PVP和b组25例眩晕伴耳鸣PVP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微血管交互压迫前庭蜗神经的REZ不同部位影像学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记录a、b两组患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Ⅱ波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亦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
会议
目的:希望通过对胶质细胞快速内吞作用的了解,为病理情况下阻断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等连锁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我们根据McCarthy修订过的步骤从2日龄新生大鼠皮层培养制备神经胶质细胞.
会议
目的:探讨产生精神活动的神经元功能,为脑科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精神活动的总特点是迅速、准确和灵活地传递处理各种神经信息,而且精神活动伴有脑电活动的产生,并且外显的脑电活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相应的神经精神活动.
会议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中脂蛋白脂肪酶(LPL)水平与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收集因打鼾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患者158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3.53±11.25)岁,根据AHI指数分为单纯鼾症组26例(AHI<5次/h),轻度OSAS组28例(5次/h≤AHI≤20次/h),中度OSAS组36例(20次/h<AHI≤40次/h),重度OSAS组68例(
会议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血管离体培养模型,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性脑脊液对大鼠脑血管进行体外培养,选择内皮素、五羟色胺、血栓素等作为血管活性物质,研究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提高及受体调变的影响,进而研究血性脑脊液引起CVS的分子机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