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近岸水域带鱼产卵群体的结构特征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i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和6月东海近岸水域渔业资源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带鱼产卵群体的生长特征、繁殖特性、相对资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近岸带鱼产卵群体平均肛长为141.78mm,平均体重为51.96g。2007年5月和2008年6月雄鱼显著多于雌鱼,2008年5月雌雄比例接近1:1,其平均肛长和平均体重较1980年代(226.80mm,177.00g)和1990年代(194.90mm,113.80g)明显减小,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06年4月(夏季)、2006年1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2007年10月(秋季)福建沿岸海域底拖网作业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ELEFAN法(体长转换渔获量曲线法)对龙头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应用LCA模型对资源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沿岸龙头鱼生长参数K为2.1;总死亡系数Z为2.41;自然死亡系数M为0.82;捕捞死亡系数F为1.59;龙头鱼的体长体重关系为:W=
本文以唇鱼骨为研究对象,克隆了唇鱼骨的msx-C基因的全长cDNA,通过RNA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唇鱼骨msx-C基因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组织或器官特异的时空表达变化,发现msx-C基因在D2(孵化后第2天)仔鱼全身肌节中检测到表达信号,在脑中表达最为强烈;D3、D7、D10天时,在仔鱼脑、心脏中有表达,而在肌节中无表达。而在发育后期,从D26开始在肌肉和肌间隔中表达;D32天信号分布情况同D2
本文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南方鲇脑组织中克隆了orexin基因eDNA序列。氨基酸多重比对分析表明,南方鲇orexin基因编码氨基酸中有一个16个氨基酸的插入序列。构建进化树显示,南方鲇与斑马鱼和金鱼处于同一分支。通过QRT-PCR技术研究orexin mRNA在7个组织、5个发育阶段和不同摄食条件下脑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orexin mRNA在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肾脏、心脏次之;
本研究通过测定了东南亚的鲮6个群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片段(979bp)分析鲮的珠江水系群体(北江、西江肇庆段及南宁段)、海南岛(三亚、白沙)以及老挝湄公河水系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如下,在182个个体发现190个变异位点,共计155个单倍型.全部群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9969(+/-0.0012)核苷酸多样性为0.02741(+/-0.01335),大陆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要高于海
本研究对采自温州、东营和青岛近海的中国鱚3个地理群体共69尾样品进行了常规形态特征测定,以框架测量法测定了18个框架数据,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三个群体中国鱚的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鱚三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东营群体与其它两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大。为检测中国A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动态历史,对3个群体共5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
研究鲬鱼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历史动态,对采自中国沿海的4个群体的鲬鱼共9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其控制区第一高变区长度为508-509bp,共检测到27个单倍型,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鲬鱼群体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FST结果也显示鲬鱼群体在所研究范围内不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本研究测定了鲬鱼线粒体DN
为研究杂交对鱼类同类相残的影响,通过在养殖条件下设定投饵量和规格差异两种限制性因子观察了南方鲇♀×鲇♂杂种稚鱼的互残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种南方鲇和鲇,尤其是南方鲇而言,杂交鲇稚鱼的同类相残并未减轻,也说明在养殖中试图通过将南方鲇与鲇进行杂交来降低残杀率不可行。杂交鲇的互残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而且可以推断若两种鱼类摄食习性较为相似,其杂交后代的觅食特性不会有大的改变。保证饵料充足和分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人工繁殖获得的秦岭细鳞鲑稚鱼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密度组(3000、5000、7000、10000尾/m3),每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对象为18~20日龄的人工繁殖秦岭细鳞鲑稚鱼,每10天测量一次生长数据,实验期间依次投喂丰年虫→丰年虫+水蚯蚓→水蚯蚓→水蚯蚓+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结果显示:(1)养殖密度对死亡率的影响显著;(2)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影响不显著;(3)不同养殖
本研究采集了1个养殖群体和3个野生群体共78个个体,基于线粒体控制区421bp的高变区序列进行了绿鳍马面鲀群体遗传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绿鳍马面鲀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揭示野生群体可能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采样范围内,未检测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小于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
本研究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以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分化的原始单系群;无齿鲳科和方尾鲳科为单系群,它们与非单系群的双鳍鲳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鳍科为并系群,内部存在与地理区系相对应的2个分支,提示了该科鱼类早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