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导致腓骨应力性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扁平足与腓骨应力性骨折的关系,讨论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方法:该文报道了一例患有Ⅲ期僵硬性平足的纺织女工,因其跟骨不可复性外翻导致腓骨负重的增加,在长期高强度的劳动下最终导致腓骨的应力性骨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在流体剪切力(FluidShearStress,FSS)作用下,成骨细胞(MC3T3-E1)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探讨ERK5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013.6住院治疗的青少年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3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骑自行车摔伤等.Ⅰ型4例,Ⅱ型9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均为A型.
目的 软骨缺损修复界面整合与力学环境有重要关系,本实验从组织学上评估制动产生的失应力条件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一侧股骨髁间窝使用角膜环钻钻出直径2.5mm深2mm的全层软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制动组(n=18),对照组造模后不作处理,制动组采用我们设计改良的小动物外固定架伸直位跨关节制动.分别于2周、4周、8周三个时间段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
目的:探讨双源CT 评价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早期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收治的50 例(其中男性病人34例,女性病人16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患者于术后第二天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 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胫骨平台三维模型,重建ACL移植物,再现ACL自然印记及骨道,测量骨道中心点相
目的探讨应用双切口双侧锁定钢板治疗V、VI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V、VI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9-6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坠落伤4例。
目的探讨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采用带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的14例四肢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4.6岁(8~57岁).组织缺损部位:足踝部8例,小腿部3例,手部3例.
目的:脊髓损伤后形成的胶质瘢痕不利于轴突的再生,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以及一些细胞外基质蛋白(包括纤维粘连蛋白)的沉积在胶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机制,即纤维粘连蛋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机理。
目的观察Isobar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椎间融合、IsobarTTL动态固定术治疗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标准为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同时影像学提示上位椎间盘退变。其中25例患者获得随访,16例影像学资料完整。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随访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因椎体压缩骨折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共95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电话、信函及门诊复查完成疗效评估资料的收集。
目的:研究一种新式跟腱延长方法,通过理论与体外材料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并与传统Z型延长术进行体外材料对比试验,最终应用于临床,以期能解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大脑瘫因肌力不平衡而导致的垂足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的垂足畸形、跟腱外伤后固定时间过久导致跟腱挛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