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交班模式在骨科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影响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逆向交班运用在骨科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为提高骨科护理带教水平,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奠定基础。方法:将传统的以夜班交班为主的模式转换为以责任班制护生交班为主的逆向交班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护生对患者八知道的掌握程度、带教老师对护生管床能力的评价、床旁交接班时间长短的区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utar评分量表对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2015年150份骨科住院患者的深静脉血栓评估单的评估情况,并与临床相结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50份评估表中与手术有关的其在中、高度风险组中所占比例超过70%,而未行手术的脊髓损伤患者中、高度风险低于50%。
手术对于病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充分地监护手术后病人能够降低病房中呼吸,循环等方面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并和病死率的降低密切相关。关节骨科中,老年患者非常多见,特别是很多髋关节置换的病人绝大部分均为老年人。有研究报道: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远远高于其他人。
会议
背景:椎板切除减压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最常用的方式,然而腰椎后结构切除后引起的腰痛和潜在的腰椎不稳,以及疤痕增生导致再次狭窄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以上几个因素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针对重建脊柱后结构的方法有钛板螺钉辅助下的原位回植、钛网替代椎板重建、借鉴颈椎后路开门的术式以及棘突椎板翻转回植重建几种方式,棘突椎板翻转回植重建的术式相对学习周期短,固定简单,短期手术效果良好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评估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侧凸Cobb角25°~45°,平均33°,根据患者情况分别行单纯狭窄节段减压术,短节段融合术,及长节段融合术。
目的:颈椎或胸椎术后易发生非特发性脊髓硬模外血肿,其主要原因是硬膜外麻醉插管、引流管等,血肿压迫易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率很高,且预后较差,脊柱术后发生的硬膜外血肿一般发展迅速且易与其他并发症混淆,所以护理人员观察不及时,血肿压迫神经易使患者留下难以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硬膜外血肿的危险性更好的了解硬模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并及时观察和发现硬膜外血肿是非常有必要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是髋部骨折中的常见骨折,最常见于老年人,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总体上来说,其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虽然因为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很少发生骨不愈合,但保守治疗极易发生髋内翻和肢体外旋﹑短缩畸形,同时带来费用性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目的:探讨儿童成骨不全Rush钉矫治股骨畸形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治疗12例成骨不全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3岁5个月至12岁8个月,平均年龄8岁2个月,对所有成骨不全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性导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护理)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中国刚果金友谊医院四肢骨折应用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闭合性骨折230例,开放性骨折70例。所有骨折患者均采用外固定,开放骨折均为一期伤口缝合2期手术,皮肤缺损,均未行皮瓣修复创面,部分植皮治疗,术后换药至创面愈合。
选取我院骨科2013-2015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平均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2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A组利伐沙班组共10例患者,男性5人,女性5人,B组低分子肝素组共10例患者,男性5人,女性5人;利伐沙班组术后12小时起服用利伐沙班1# qd至术后35天,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小时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3200U Q12h至术后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