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积累在鱼病诱发上的关键性作用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一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水体养殖,由于生物的代谢作用,氨氮积累过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由于难以得到几乎检测不到氨氮的养殖水体,现在的研究对氨氮在鱼病诱发上的决定性作用并没有足够认识,本研究通过在池塘现场培养硝化细菌和饲喂强度控制,成功建立池塘中氨氮的积累浓度梯度,观察到任何可检测到的氨氮,如果维持时间够长,均可诱发鱼病,时断时续及检测不到氨氮的池塘,不会发生鱼病;当氨氮维持10-15天后,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肝胆综合症等鱼病均会出现,因此,只要能够控制氨氮在基本检测不出的范围,这些鱼病就不会发生,本研究为鱼病的防控方法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其他文献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清水蟹、螃蟹等,属大型食用蟹类,因其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上品、筵席佳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
会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单位面积上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生
会议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俗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
会议
冬去春来,由于越冬冻伤或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的机械损伤,及越冬后,鱼类经过漫长的越冬期,脂肪消耗较大,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而同时鱼塘各种水生生物繁殖加快,危害鱼类的病
本文依据稻虾共生、生态互补的原理,对小龙虾生物学特性、稻虾共生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以期达到高产高效、有机稻虾在全国适宜稻田中推广生态种养目的.
传统渔业过度依赖渔业资源,不免造成"公地悲剧".休闲渔业是破解传统渔业困境的最佳路径,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针对传统渔业与休闲渔业的开发路径约束构建动态微分博弈函数
在10-22℃的自然水温条件下,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银鲑性腺分化的特征,实验147天,取样周期为7天,结果表明:银鲑卵巢的细胞学分化发生在出膜后58天,积温为出膜后579℃·d,标志为
会议
2014年,将广西的菲牛蛭引种入贵州开展驯养试验,对菲牛蛭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其中Ⅰ组摄食系数最大,为0.89±0.60,
会议
根据2014年对草海的资源调查,对该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分布和多样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浮游植物7门171目2亚目33科49属109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共36
会议
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底栖动物检出共计4门21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