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养牛现状与对策

来源 :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汉县是四川省的幅员大县、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牛存栏22.3万头,出栏13.5万头,是本省有名的养牛大县。发展养牛生产优势十分明显。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宣汉县乳肉兼用牛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杂交改良、引种导血、选育提高,乳肉兼用牛总群体饲养量已达7.5万头以上,其中基础群5000多头,建立起了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4000kg以上,乳脂率不低于4%的高产母牛核心群,并培育出了胎产奶量达8556kg的高产个体。群体平均产奶量由八十年代末期的800多kg提高到现在的3900kg,翻了两番多,与纯种西门塔尔牛产奶量相近,乳脂率4.22%,高于纯种西门塔尔牛。形成了年产鲜奶8242t的生产规模。兼用公牛18月龄育肥体重平均达499.2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1275.6g,屠宰率57.6%,净肉率48.0%。每年为省内外提供各类乳肉兼用牛5万头以上,宣汉县已成为本省最大的优质肉牛牛源基地和主要乳品生产基地之一。本文根据养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川养牛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其他文献
畜牧生产中,益生素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本文研究了产乳益生素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奶牛生产中具有很好前景。
为了提高牛肉的质量和增加优质牛肉的市场竞争力。结合课题组对皮南优质肉牛生产进行研究,实践运用了优质高档牛肉生产技术规程。500kg重的皮南公牛,出净肉在250kg以上,可产60%的高档牛肉,皮南肉牛生产的高档牛肉可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在唐河肉牛产业公司,生产的分割肉和高档牛肉先后通过了国家"QS"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积累,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我国在肉牛育肥生产水平方面,仍然普遍以降低饲养成本为重要目标,采用低般入、低产出的饲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消费市场需求。由此,本作者在全国肉牛养殖示范县--山东阳信县开展了杂交肉牛饲喂大豆产品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旨在探索适合我国的高投入、高产出的肉牛育肥模式,分析高投入,高产出的肉牛饲养模式对内牛产肉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试验:肉
选取28头12月龄安格斯杂交肉牛(安格斯牛X本地黄牛),随机分为四个处理(n=7):对照组和补饲1、2、3组,于南方自然放牧条件下,补饲组分别补饲精料O.5、1、1.5 kg/头·d,进行补饲水平对杂交肉牛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1、2,3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4.38%、59.38%、96.88%,差异极显著(P0.05),但可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EE
本文通过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方案的研究,建立了理想的同期发情和超排方案;通过移植时间对受体妊娠率和不同时间对供体超排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了气候对受体牛和供体均有影响,并提出了适合贵州省的供体超排处理和受体移植较好的时间;通过胚胎分割的研究、性别鉴定冻胚与常规冻胚的移植妊娠率的比较研究,填补了贵州省在家畜胚胎移植性别鉴定和胚胎分割领域的空白。
云南省南涧县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由于坚定不移地发展肉牛产业,坚持不懈地开展以肉牛冻精改良为核心的畜牧科技推广,使肉牛产业成为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本文在认真总结南涧县肉牛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力求找准存在问题,提出加快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三峡库区具有气候资源、地貌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优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我国传统的三大肉牛养殖带之一。养牛业已成为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但由于长期受限于传统种养殖模式的影响,加之交通闭塞、文化交流落后以及饮食习惯等,三峡库区肉牛生产力呈现水平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效益不高,极不适应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需求。三峡库区地少人多,山高坡陡,发展肉牛养殖如沿袭国外和我国北方放牧为主的饲养
德系西门塔尔(Fleckvieh)是通过长期的定向育种,逐步形成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品系。根据南德牛种培育及授精组织工会(ASR)于2005年的统计,德系西门塔尔牛在全德国达到约140万的群体规模,而80.3%西门塔尔母牛分布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本文介绍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方向,分析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区域产业经营模式,浅谈了德系西门塔尔育种繁育体系。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之一,是西藏草食畜牧业的主体品种。本文对振兴西藏牦牛肉产业的优势和制约牦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振兴西藏牦牛肉产业的思路和建议。
本文以固原市的三个县(泾源县、原州区和彭阳县)的肉牛产业现状为基础,对固原市肉牛产业实施情况进行了品种改良和多样化、改良效果和肉牛产业效益作了具体分析,对繁殖母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同时介绍了固原市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等。又根据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提出了该地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最后,对当地肉牛产业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