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a、Pt对镍基催化剂上苯羟基化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uro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Ce、Ca、Pt作为主催化剂或助剂的一般特性,把这三者作为添加剂引入Ni/γ-Al<,2>O<,3>催化剂中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考察了这些催化剂上由苯氧化制苯酚的性能.实验发现,这三者的加入均使Ni/γ-Al<,2>O<,3>催化剂上苯制苯酚的活性降低.XRD和TPR分析表明,对该反应起活性作用的可能是载体上高分散的镍氧化物物种,Ce、Ca、Pt的添加不仅使Ni的负载量下降,且会影响这种高分散状态Ni的分配,从而使催化剂活性和再生能力降低.
其他文献
通过与改造前乙烯装置工艺技术的对比,分析了扩能改造后的主要工艺特点,表明改造后的工艺路线符合现有装置结构,采用的先进技术有利于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研究了一种Ti-Mg催化剂的改性提高,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及使用合适添加剂如给电子体或改进剂,可以显著改善和提高催化剂性能及聚合物形态.从微观反应方面,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并给出了相关的解释,同时对该催化剂今后的工业应用及性能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简述了高效聚丙烯催化剂中给电子体的研究发展历史.介绍了Basell公司开发的几种典型的聚丙烯催化剂及其所用的给电子体的性能,阐述了给电子体在高效聚丙烯聚合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近几年在聚丙烯催化剂用给电子体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
以CuSO为原料,用NaHPO和H为还原剂,研究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添加分散剂等因素对纳米铜粉率和粒径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70℃、n(NaHPO)/n(CuSO)=2.4时,纳米铜具有最高产率,达到75﹪,粒度为20~30nm,产品纯度大于99﹪;加入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后,所得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放置20天后无XRD感量的氧化出现,表明经PVP表面修饰的纳米铜粉具有良好的抗
提出一种根据颗粒瞬时速度和浓度计算颗粒向上、向下及时均速度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根据提出的颗粒速度计算方法,采肜光纤测量仪测量了循环流化床入口区颗粒的向上、向下及时均速度分布,结果表明,颗粒的向上、向下及时均速度均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但颗粒向下速度的增加幅度较小,并且颗粒速度在核心区和边壁区随气速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幅度.颗粒循环量的变化则对颗粒速度的影响较小.
利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研究了CO常压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确定了体系中生成草酸二乙酯与生成碳酸二乙酯两个平行反应的幂指数动力学方程.统计检验结果及转化率与选择性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拟合效果良好.
对8种典型合成工艺的标准摩尔反应热和标准平衡常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以甲苯与戊烯为原料合成2,6-二甲基萘工艺,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平衡常数非常小,基本上得不到目标产物;而对其它的几种合成工艺,特别是较强放热反应时,可通过合理控制合成工艺中各步反应的温度以达到较高的产率,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反应热.
通过FAB检测AlCl、CuCl、SnCl与盐酸三乙胺构成的不同离子液体及改性离子液体的离子存在形式,通过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能否催化烷基化反应取决于离子液体阴离子的种类,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对催化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加入助剂A后,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不变,助剂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新物种,改善了离子液体的催化C烃类烷基化的性能.
介绍了甲基萘的广泛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生产和研发甲基萘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相关技术,指出我国甲基萘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合成了十二烷基磺酸锰、铁、钴、镍、铜、锌、锆、锡、镧、亚铈盐,用红外、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十二烷基磺酸盐为催化剂,考察其催化氯乙酸与异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并与其它Lewis酸催化剂比较.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1.0﹪(以酸的物质的量计)、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苯作为带水剂.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镧的催化活性最好,酯化率可达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