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镧的流变相合成、表征及掺杂Tb的水杨酸镧的发光性质

来源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镧和掺杂Tb<3+>的水杨酸镧,通过元素分析、TG、DTA、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水杨酸镧的组成、晶体结构和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测定了掺杂Tb<3+>的水杨镧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讨论. 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该化合物为具有层状结构的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21.6010,b=13.8015,c=3.8103,β=97.11°,V=1.1272nm,Z=2,D<,cal>=1.62lg/cm<3>,D<,exp>=1.653g/cm<3>. 掺杂Tb<3+>的水杨酸镧固体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可观测到很强的三价铽离子的绿色发光,其中<5>D<,4>→<7>F<,5>的跃迁发射最强.
其他文献
用X射线、磁性测量、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添加元素对NdFeBT(T=Zr,Ga)快淬合金显微组织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元素Zr能有效细化晶粒提高剩磁比,并能阻碍晶粒长大,减缓失耦;添加合金元素Ga不能有效阻碍晶粒长大易使双相失耦,但有利于NbFeB取向,对制备取向磁体有益.
运用一台经改进的原子力显微镜对PZT/YBCO异质结的微区漏电流和铁电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样品形貌和漏电流的不均匀性与样品形貌及反映样品铁电性的压电响应被同时成像,并在纳米尺度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漏电路径首先出现在晶界的薄弱处,随电场的增加而发展到整个晶粒.微观漏电流可由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加以描述.
本研究采用糖复合物功能化聚二乙炔Langmuir-Blodgett薄膜作为仿生膜,研究了仿生膜与大肠杆菌的分子识别及亲合变色效应.结果表明仿生膜与大肠杆菌jm109作用20min后,薄膜颜色由兰色变为紫红色.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检测,得到比色响应值为53℅.这种分子识别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仿生膜能够与带有1型菌毛的大肠杆菌jm109作用,而对其它细菌:O001B4,6009以及福氏痢疾杆菌
研究了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在电磨损条件下,压力的变化(7.5N/cm-30N/cm)对复合材料电刷的磨擦系数、接触电压降、电磨损量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电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报道了碳纳米管-聚苯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表征结果.将碳纳米管与导电聚苯胺复合,得到了导电性比基体聚苯胺高25倍的纳米杂化材料.碳纳米管表面包覆了一层聚苯胺,在基体中呈网状结构,这些新的导电通道大大提高了纳米复合物的导电性能.结构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并不影响聚苯胺主链的结构.该杂化材料中少量的碳纳米管也能对杂化材料的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引入纳米化学复合的新概念,以邻苯二甲腈为原料,采用模板法在SiO凝胶玻璃基质的形成过程中原位合成了酞菁钴.用IR、UV/Vis、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合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采用常压液相法,在100℃以下制备了一系列BaBiTiO固溶体纳米粉末(0≤x≤0.3),经XRD物相分析和d-间距-组成图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结果符合Vegard定律.TEM形貌观察,粒子为均匀球形,平均粒径70nm.通过制陶实验,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以及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用软化学方法在BaTiO中掺入适量Bi,由于掺杂离子均匀进入母体晶格,引
以偏钛酸为原料制取正钛酸,将之加入硝酸生成硝酸氧钛.本实验是将硝酸钡与硝酸氧钛混合,在较低的温度下与草酸共沉淀生成草酸氧钛钡沉淀,煅烧得到钛酸钡.通过X射线与电镜证实能生成统一计划高的纳米级钛酸钡,本文对反应物浓度对产物钛酸钡中的Ti/Ba摩尔比的影响,不同锻烧温度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钢板酸洗液回收所获得的副产品FeO制备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的技术,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从钢板酸洗液中制取高纯FeO的工艺方法,并利用所制得的FeO为主要原料,试制了低功耗、高导磁率MnZn软磁铁氧体.结果表明:本工艺方法所制备的FeO的性能指标达到了SJ/T10383-1993标准和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合同所要求的经济技术指标,试制的软磁铁氧体磁性能分别达到R2KDP及R7K牌号指标,相
选用以五氧化二磷、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得的三要素同时存在的IFR,考察了酸式磷酸酯作为IFR/PP体系的偶联剂,对材料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偶联机理进行了探讨.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酸式磷酸二辛酯是体系有效的偶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