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对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

来源 :第三届全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水具有就近易得、水量大且稳定、可资源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正逐步成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给水源.但再生水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景观回用过程中可能加剧藻类水华暴发风险.在藻类生长的早期阶段,采用紫外线有可能将藻类生物量控制在低风险范围,从而预防水华发生.目前尚缺乏针对再生水条件下紫外线抑藻的系统研究.该文以深圳市龙华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典型样品,考察了紫外线(254 nm 波段)对典型微藻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调制荧光技术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紫外剂量对藻细胞膜完整性、光合活性以及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密度约为1×106个/mL 的铜绿微囊藻,50-100 mJ/cm2 的紫外辐照能够取得3-10 d 的生长抑制效果,150-200mJ/cm2 剂量能将生长抑制效果进一步延长至14 d 以上,抑藻效果与紫外剂量正相关.对于初始密度约为4×105 个/mL 的普通小球藻,采用50-200 mJ/cm2 剂量仅能够取得1-3 d 的生长抑制效果.模型拟合计算表明,50-200 mJ/cm2 的剂量对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的对数灭活率分别为0.77-4.49 和0.12-1.99.铜绿微囊藻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普通小球藻.紫外线能迅速引起两种微藻光合活性的损伤,铜绿微囊藻细胞于第3-14 d 开始恢复,普通小球藻则缩短至第0.1-1 d开始恢复.紫外线引起部分藻细胞破裂,100-200 mJ/cm2 剂量处理后3 d 内普通小球藻破胞率迅速达到23%-62%,铜绿微囊藻破胞现象出现略晚,在第3-7 d 内破胞率升高至56%-76%.此外,紫外线能提高两种藻的沉降率,有助于驱使藻细胞由适宜生长水层下移,进一步限制其生长.综上所述,采用100-200 mJ/cm2 的紫外剂量能取得显著的抑藻效果,抑藻效果与紫外剂量正相关,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优于普通小球藻.
其他文献
采用含炭高密度沉淀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对组合工艺处理二级污水后的常规出水指标、有机物特性以及膜污染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
本文简要分析临海某医药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园区社会化服务的优化方向和工作重点,对园区社会化服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
以浙江省2004~2015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预测GM(1,1)分别建立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预测模型.依据建立的模型,对浙江省2016~2020年安
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环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属土壤污染对农作物及潜在的可能对人的危害,提出了环境经济发展与土壤环境保护的关联性,提出并初步论述了了新时期环境土壤污染管理模式
对比不同前处理方法包括:索氏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法,加速溶剂萃取法测定海岸带沉积物中9种有机氯农残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法9种有机氯的
随着环保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国家和各省市近年来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历史溯源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把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同时在近年来的专项
在目前的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忽视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现场的视频和照片未能起到其应有的自查、自纠及自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
从嗅辨法和仪器分析法两方面,介绍了空气中异味物质的监测方法;从执行相关控制标准的角度,简述了企业周边异味物质的评价与监管措施;描述了目前异味监测工作的具体做法,并提
本文针对部分高原湖库高盐度水质的特点,侧重考察氨氮、COD等因子免试剂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测试和探究浮标站在高原湖库环境的应用情况,旨在突破现有固定式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
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家地表水质监测数据应主要用于环境管理的4个方面,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水污染防治目标考核、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等.指出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