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传染病发病和传播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气象环境与健康及学科建设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专家预料,21世纪的气候变暖与由于城市化发展造成的酷热加在一起,将使酷暑天气增加,热带夜晚也会增加,因此,人类的健康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本文利用1986-2005年甘肃省气象资料、人口资料、及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麻疹发病和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甘肃省气候变暖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变暖幅度不同。全省变暖率为0.2-0.8℃/10a,其中,甘肃中部和东部及河西东部部分地区变暖幅度较大,兰州市变暖幅度为0.8℃/10a,河西西部变暖幅度中等,而甘肃南部变暖幅度最小。在此背景下,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在39.48°N、98.14°E的嘉峪关,为121.94/10万;发病率次高的地区是位于38.5°N、99.37°E张掖的肃南县,为80.33/10万,比嘉峪关低约40/10万;张掖的民乐县和山丹县发病率也比较高,分别为79.27/10万和69.93/10万;在有发病个例的地区中,发病率最低的是甘谷县,为0.167/10万;全省平均发病率为13.29/10万,比平均发病率高的地区有21个。城郊发病率也有明显的不同,麻疹的发病率在城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发展较快的兰州市和张掖市分别由1986年的5.97/10万和1.75/10万增加到了2005年的21.80/10万和35.26/10万;而在郊区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对传染病发病和传播都有一定影响,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女性盆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三维解剖结构,其内组织结构众多,不仅涉及泌尿、生殖及消化三大系统在内的多个组织器官,还包括血管、神经、骨盆以及肌肉等多种成分。熟练掌握盆腔内众多组织脏器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预先进行个体化手术设计,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解剖学研究、CT/MRI二维图像在显示女性盆腔三维精细解剖结构及不同脏器之间的毗邻关系、个体化差异等方面能力有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正常妊娠的特点是生理性的高脂血症。孕期血脂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变化受人关注。对病理妊娠的研究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现了受损的胎盘血管的内皮损伤和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提示我们母体的异常的高脂状态在病理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蛋白a)Lpa(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子。而氧化型LDL-c即0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更为密切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高危妊娠,对母儿威胁较大,目前机制不清,而关于神经细胞病理改变更是少见报道。这为临床上控制神经系统症状及并发症带来很大困惑,以往的研究集中于脑血管性病变,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异常。同型半胱氨酸(Hcy)目前被认为是脑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谷氨酸为具有神经毒性和兴奋毒性的氨基酸。  本研究通过对妊娠大鼠同时施加同型半胱氨酸和谷氨酸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妊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弊端。  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  结果:剖宫产率总体呈升高趋势,从2002年至2005年剖宫产率由44.5%上升至66.2%,2008年至2010年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阴道分娩助产率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3.29%下降至2010年的0.05%,有显著性差异(P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由于本病多见于35~50岁已育妇女,其症状主要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因此传统治疗多以全子宫切除术为主。但是为什么要做子宫全切?是否可以保留宫颈?子宫腺肌症病灶分布对治疗决策有无参考价值?目前尚未见有文章专门对此进行论述。本文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近期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病例分析,探讨腺肌症的病理特点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应用一次性宫腔负压吸引管采集子宫内膜细胞,操作简单,痛苦小,而且成功率也较高,国外已有报道。诊刮术对患者有一定的痛苦,而且绝经后妇女宫颈狭窄、子宫萎缩的病人不能实行,影响了该术的有效实施。而用一次性宫腔负压吸引管采集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及其在临床实用意义方面的报导不多。  本研究目的在于用宫内细胞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性刮宫结合进行比较对照,观察阴道不规则出血妇女内膜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意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不明,已知与过多的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雌激素(estrogen,E)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发挥效应。已知ER有两种亚型,即ERα和ERβ。过去多数研究表明,ERα蛋白表达量随着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ERα蛋白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良好。Hu等的研究显示,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
卵巢癌在生殖系统肿瘤中死亡率居首位,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症状和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恶性进展快。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术后铂类/泰素药物联合化疗,虽然70%患者可出现完全缓解,但大多数在18个月内出现复发,表现为化疗耐药。高复发率及耐药率是卵巢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cancer stem cells,CSCs)认为肿瘤组织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构成;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
腹腔镜由于创伤小、手术效果好、术后疼痛少、康复快等微创特点,逐渐成为良性附件包块的首选手术方式。尽管绝大部分附件包块为良性,但术前评估附件包块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手术中意外发现卵巢恶性肿瘤的情况时有发生。腹腔镜处理卵巢恶性肿瘤、术中破裂对预后的影响是广为关注的问题。腹腔镜对这类意外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何影响?腹腔镜术中肿瘤破裂后预后有何变化?这些都是妇科医生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腹腔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盆腔脏器脱垂(pelviv organ prolapse,POP)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全世界≥60岁女性人口有7.37亿,其中6.4%患者因盆腔脏器脱垂而行手术治疗,≥80岁女性因盆腔脏器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行手术治疗的风险为11.8%。虽然盆腔脏器脱垂手术种类繁多,但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名高龄女性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