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来源 :全军第四届关节镜暨运动医学国际研讨会暨全军第五届上颈椎外科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术式和内固定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颈椎不稳病例43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分类:新鲜性齿状突骨折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2例;Jeffersons骨折1例,Hangmans骨折1例;横韧带损伤6例。其中41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前路齿状突AO中空松质骨螺钉内固定12例;后路Gallie或Brooks术11例;Apofix椎板夹固定术5例;枕颈融合内固定固定术9例;经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2例,经C2关节突侧块固定1例;Halo外固定+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1例。 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41例在术后3~10个月均获得植骨区骨性融合或齿状突骨折愈合,18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2例C级中有8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6例D级中有4例恢复至E级.2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寰枢椎再脱位,随访3个月寰枢椎脱位加重,再次行翻修术,术后随访1年寰枢椎骨性融合.20例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均为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结论:上颈椎不稳的早期诊断与否与预后密切相关,根据寰枢椎脱位类型、是否可复位和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内固定器械.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改良甲醇刚果红法,对SARS病变组织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并简要讨论了体液免疫在发病中的作用.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Survivin Bcl-xl和PcNA在68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了与HCC病理指标及凋亡指数、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
在人体和动物体中,对组织冰冻切片的脂质、细胞核和弹力纤维及整体血管进行分别与组合对比染色.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染色法,染色效果好,对比清楚,方法可靠.
在实验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组织染色中,为了能同时显示神经细胞尼氏体、神经髓鞘和红细胞的组织成分.本文采用A-OP和MG-OP二种染色法组合染色.实验证明,色彩鲜艳,对比清晰,染色效果好.
本文构建了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应用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草地贪夜蛾昆虫细胞sf21中高效表达重组人tLBP,进行了蛋白纯化和生物学活性鉴定,为其抗内毒素保护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来检测细胞调亡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阐述了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的原理,给出了实验步骤及结果.该方法值得从事细胞调亡研究工作者推广应用.
在分子病理诊断中经常会应用到一些质粒提取、探针制备、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对病理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操作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本文针对结核杆菌的性质特点和传统的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染色液的改良和加热方式的改进,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简便的抗酸染色法.
目的评价经口咽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平均83.0±13.4分(46~100分)。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3~20个月),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伴发椎动脉损伤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连续73例颈椎损伤病人采取详细的询问病史,了解受伤机制,并进行颈椎平片、CT、MRI系统观察,其中证实有椎动脉损伤11例。结果:11例中9例未作任何针对椎动脉损伤的治疗,6例恢复,3例遗留复视、头晕或耳鸣等。2例应用溶栓和抗凝治疗,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屈曲暴力和屈曲旋转暴力是椎动脉损伤的重要因素,而小关节脱位与椎动脉损伤关联密切.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