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选取新疆15个地州作为研究样本,以43项指标为分析因子,对新疆各地州居民国内出游力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并建立了出游力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居民国内出游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交通状况、产业支撑等显性因子及社会人口、产业环境等隐性因子.②显性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69.36%,对国内出游力的影响相当明显;隐性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仅为17.90%,对各地州居民国内出游力的作用比较弱.③出游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新疆15个地州作为研究样本,以43项指标为分析因子,对新疆各地州居民国内出游力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并建立了出游力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居民国内出游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交通状况、产业支撑等显性因子及社会人口、产业环境等隐性因子.②显性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69.36%,对国内出游力的影响相当明显;隐性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仅为17.90%,对各地州居民国内出游力的作用比较弱.③出游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它不仅要靠"内力"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需要"外力"间接的拉动作用.④各地州居民国内出游力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出游力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极的极化、扩散作用以及地理空间的空间近邻效应,满足地理空间距离的衰减规律,基本呈现出由经济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且大体呈带状和环状分布.⑤出游力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交通条件较好的北疆和东疆地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地区的出游力最强;吐鲁番地区、石河子地区、哈密地区的出游力较强;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伊犁直属县市的出游力一般;巴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的出游力低;博州、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的出游力最低.
其他文献
本文在蒙其古尔铀矿床与其它矿床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超常富集的证据及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富矿体分布特征、早期铀矿物的铀含量高于后期等证据,还原容量和构造活动控制矿床超常叠加富集。
一日交流圈可以把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用较为简单、形象的方法联系起来,研究一日交流圈的应用价值,提高重要城市一日交流圈覆盖人口和面积,让更多人便捷地享受城市的服务,对促进社会公平和全民共享经济建设成果、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应用GIS技术基于时间可达性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有关都市圈研究和区域可达性研究的动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定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北京市鼓励和引导中心区的产业、人口向周边省市转移,河北省和北京市将进行规划的对接,围绕首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涉及廊坊、承德、张家口和保定四市的14个县(市、区).承德、张家口两市是京津冀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廊坊市的固安、三河、香河和保定市的涿州都已列入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14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将与北京全面对接,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随着全球变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典型的人地耦合系统(Coupled Human-Environmental System),城市正以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支撑着高密度的人口活动和高强度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创新型概念。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不同的城市由于资源的时空
城镇作为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城镇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大局,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针对我国城镇产业布局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重点引入了一系列城镇产业布局相关技术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修正、改进、调试与创新,综合集成开发出了城镇产业资源能源消耗评价技术模型(REA)、城镇产业结构优化诊断技术模型(ISOA)、城镇主导产业优选技
本文将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特殊的欠发达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作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积累塔里木盆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若干关联指标,应用熵值法计算了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以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查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模糊集合中各变量的隶属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进行
专业村发展对于大范围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专业村形成历程及机理研究较少。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3个样本专业村121户专业农户的调查和村干部的深度访谈,采用统计分析和过程模拟方法,对专业村形成历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型曲线创新传播规律。其中,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作用,初期接受者或能人在发展过程中
乡村转型发展,即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重组与交互作用,加之当地参与者对这些作用与变化作出响应与调整而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主要涉及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的转变.本文从乡村发展、乡村转型和城乡协调等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构建综合型评价指标体系,以地区(地级市)为评价单元评价了
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对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等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BCM模型为基础,提出由技术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3个维度组成的初始测评模型.论文对顾渚村150家乡村旅游企业的457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15份,根据所得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初始模型进行相应修正,形成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测评模型,该模型由技术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硬件质量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