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里伍式富铜矿中“Durchbewegung”的发现及其成矿地质意义

来源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urchbewegung”这一词汇取自于德文,并由Vokes F.M.(1969)首次引用到英文文献中。此后,它就成为描述一种特殊构造成因硫化物矿石的专业术语。它所包括的内涵是“在相对较高韧性的硫化物基质中发育次圆.圆的脉石英和围岩碎屑的矿石”,而且,这些碎屑或许扭曲,或无定向排列,其大小悬殊,大可到岩块,小可到晶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矿石公认的解释是“在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通过褶皱、剪切或破碎等构造作用形成的一类矿石”。而我国学者顾连兴等(2006)将这一矿石构造翻译成“揉碾构造”,是韧性剪切的产物。
其他文献
@@吉黑中东部山区地处兴蒙构造带的东端,华北陆台北侧,是一个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复杂的地区之一,前人曾将其归属为佳木斯-兴凯Ⅱ级金、银、铂、钯、铜、镍以及铅、锌成矿带,并划分5个Ⅲ级或7个成矿带、14个成矿远景区,一定程度上为该区的资源评估奠定了基础;但是,近年我们在该区从事地质矿产资源研究过程中注意到以下三个重要的地质事实。
@@新疆北部在早石炭世维宪期-晚二叠世进入了后碰撞阶段,这一阶段的壳幔相互作用强烈,表现在大规模后碰撞花岗岩类侵入、多条基性-超基性杂岩带的形成及大规模的成矿作用等。
@@内蒙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是罕见超大型稀土、铌、铍、锆矿床,虽然前人对该岩体成因及其矿化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岩体物质来源、矿化和岩浆演化之间关系等科学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在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东岩体(矿体)中选取了数十颗成矿期有关的深色和浅色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成分和LA-lCP-MS的详细分析。
@@成矿元素能否从源区进入熔体并在残余熔体中得以富集,除受岩浆成分、岩浆形成演化的温压条件等因素制约外,氧逸度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氧逸度是使成矿元素从源区进入熔体并在残余熔体中得以富集的重要条件。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中,水下重力流沉积非常发育。关于湖泊水下重力流的类型划分及其沉积特征等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沉积学界重要的活跃的领域。事实证明,湖泊水下重力流的形成并不受其环境限制,也不取决于湖水深度。本文认为触发机制、地形坡度、充沛的物源和滞水环境是湖泊水下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地形坡度是重力滑坡的前提,半深湖一深湖区的滞水环境是水下重力流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由于物源条件的限制,陆相
@@粤中-粤东地区山露的中生界地层的物源区和构造背景分析对于正确认识南海北部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的盆地类型、形成机制以及沉积环境的演化,对下一步进行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D-MC-ICPMS)对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部分玄武岩国际标准样品中的Lu含量进行测试,结合其他研究者推荐了BHVO-l,BHV0-2、BCR-2,AGV-I和G-2的Lu的含量。
@@高级变质岩形成于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遭受了高角闪岩相一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南于地质环境的改变引起了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岩石经历了粒间的、部分的,不均匀的、差异的或者完全的被熔融,岩石从单一的同相转变为熔体和同体共存的双相,双相共存特性控制岩石流变行为和变形机制,形成特征性的构造要素组合和构造变形特征。
@@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中,相平衡与相图常被用来确定矿物、岩石稳定存在及转变的条件,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元素的迁移、富集与成矿规律等。然而,由于人力、物力、实验手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过去几百年来所积累的相平衡实验数据仍然局限于非常有限的体系及温度-压力-组成范围内。就目前已知的几千种矿物及其同溶体而言,只有一小部分有比较完整的热力学数据或模型。这种情况大大制约了热力学计算作
@@确定榴辉岩变质条件的常用方法有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GC温度计依据两个矿物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Fe3A12Si3012+3CaMgSi206=Mg3AI2Si3012+3CaFeSi206,随着变质温度增加,通过上述交换反应使石榴石富镁,而单斜辉石富铁。GCP压力计依据纯转换反应6CaMgSi206+3KAISi30IO(OH)2=2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