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PM2.5垂直分布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第二届风景园林与小气候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建立三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方法,观测区域PM2.5浓度垂直分布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校园内某居住小区为例,使用无人机搭载传感器按照不同高度航线飞行、定点悬停和人手持仪器在1.5m高度处步行、站立停留的方式,观测该住区室外PM2.5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分布情况得出:一天内不同时间段PM2.5浓度随高度增加变化各异;PM2.5浓度与空气温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影响因子显著性排序:风速>湿度>温度.
其他文献
井冈山这座“绿色宝库”的价值和意义,概括四个方面一是蕴藏动植物种类丰富;二是遗存的古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多;三是保存的古第三纪型森林植物类型多;四是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中亚热带特征典型。一句话概括,井冈山是一个古老的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森林资源、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珍贵基地,具有种群、类型、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完整性、原始性。
根据萍乡市江南路所处位置、现状和定位,从规划目标、规划构思、规划布局等方面阐述规划将江南路建成一个绿色、自然、生态、富有江南韵味的景观大道.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主题为“花儿绽放新丝路”,江西园以江西本省代表文化元素“青花瓷”、“井冈山杜鹃”为载体,用青花缠枝莲花纹以及杜鹃花呼应展会的主题定位,创造性地将青花瓷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融入江西园,植物造景以省花杜鹃作为主要品种,使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革命的红色基因相融合、提炼升华,体现“一带一路”新丝路文化互联互通、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和平共赢的发展理念.
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水花园,在缓解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地下水位下降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作为雨水花园的主力军,有着降解污水,涵养水源、增加水循环的作用.本文通过湿地乡土植物的调查研究,对南昌市雨水花园植物配置进行探讨,研究如何用植物打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雨水银行”,赋予雨水花园较高的景观价值.
对草本花卉在吉安市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草本花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与对未来的展望.
城市铁路废弃地作为工业废弃地的一部分,是过去承载交通运输的动脉,而京张铁路承载着中国交通历史的重要信息,是工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历史意义.因此,改造更新废弃的铁路旧址不仅应考虑与其周边绿地的有机结合,更应反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铁路文化,以唤醒人们对历史的敬重和缅怀.本次课题中,作者在对京张铁路历史背景以及未来发展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场地的区位、交通、周边用地等因素的分析,归纳现状问
该文参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讨论稿从萍乡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原则、规划思路、规划目标、规划重点项目、近期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萍乡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下符合萍乡市情的园林绿化发展之路.
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意义及研究的必要性,并且对赣州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以及总结,从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功能性等诸多方面,有针对性的对赣州市园林植物配置提出了合理的发展思路与建议,旨在推动赣州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快速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环境.
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干旱、暴雨、洪水、森林火灾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快速城镇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大规模城市建成区阻断了与自然环境区的连接,大面积不透水地面改变了自然水文过程和排水模式.适应气候变化成为如今地方政府主要的应对理念,城乡韧性被认同为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城乡发展新价值目标.本文构建城乡区域的蓝绿基础设施的韧性目标框架,探讨适应气候变化的蓝绿基础设施韧性规划路径.首先是蓝绿基础设施现
主要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实地调研、测绘、温湿度测量研究、彝族文化溯源,探讨彝族传统文化、民居空间形态和微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得出凉山彝族民居独有的文化智慧和绿化智慧.本研究成果可为四川凉山地区现代建筑微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