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重力条件下管内冷凝流动与传热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热管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和评介了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或绝热气液两相流在构型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表面张力的作用增大。进而导致波状和分层流出现所对应的临界Bond数会有所增大。这样,小管径、低流量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实验发现该情形中的摩擦阻力要小于基于常规气液两相流实验数据的经验关联式的预测结果,而更接近光滑环状流情形:传热系数的预测需考虑摩擦阻力特征的变化,即需要将截面空隙率的预测建立在适用于小管径、低流量环状流现象的界面摩擦因子基础上,并据此来计算传热特性。
其他文献
从动力学出发,研究了棉织物电化学染色扩散系数D、半染时间t1/2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及与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和温度增加时,扩散系数D增加,半染时间t1/2降低.这说明电化学染色与常规染色相比,可以提高染色速率,减少染色时间.
用含双氨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络合银离子,制得稳定的抗菌整理剂.该整理剂用于棉针织物抗菌整理可以获得优良的抗菌效果,并且能保持织物的基本性能.
以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聚甲基氢硅氧烷为单体,在H2PtCl6催化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氨基硅油柔软剂,并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IR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单体聚合形成预期设想的聚合物,将柔软效果极好的氨基基团接枝到聚甲基氢硅氧烷的侧链上.反应路线简洁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纺织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振兴纺织工业,必须多方协作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布局.开发节能减排型助剂对印染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污和减轻废水中的COD非常重要,已成为我国助剂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但必须遵循生态纺织品的各种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积极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进行生产,最大程度地展示出节能减排的效果和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与附加值.
为深入理解表面性能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的机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表面超疏水情况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了充液率、工作温度对超疏水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为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对相同尺寸的普通脉动热管亦开展相关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超疏水表面使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变差;充液率对超疏水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显著;在50%充液率下,普通脉动热管获得最佳性能,而超疏水脉动热管出现烧千现象。通过
本文以自行研制的微小型环路热管为基础,针对蒸发芯中毛细夹层对环路热管启动过程和运行性能影响以及变热负荷下运行状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环路热管在加热功率为7w时能够顺利启动并稳定运行,增加毛细夹层厚度,将有利于环路热管低功率下启动,减小最小启动功率、启动时间和启动温度:随着毛细夹层的加厚,系统热阻减小,散热能力增强,最大热负荷增大。此外,微小型环路热管能够在变热负荷下稳定运行。
为解决应用于月球探测器中两相流体回路传热性能无法在地面得到真实模拟的问题,本文以巡视器流体回路为例,分析总结了重力场变化对流体回路流动、传热的影响,介绍了两相流体回路系统地面等效模拟的实验方法,并给出了部分地面实验验证结果。
微尺度相变传热广泛存在于微反应器、微型燃料电池、微蒸发器、微热管、微汽泡执行器等MEMS器件中,研究微流控系统中的相变问题对于MEMS器件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研究了种子汽泡频率对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种子汽泡传热原理与技术。
热管是一种高热传导性的移热装置,它主要是利用内部工作流体在相变化时所具有的潜热来传送热量,利用热管将主要发热源产生的热量传到外部,除了有效解决小空间散热的问题.同时兼顾到无噪音、不须提供额外能量的优点。所以目前热管普遍应用于电器、电子零件的冷却应用,其所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准确量测热管的性能就变的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的目的为分析「热管性能量测平台」以热电致冷系统取代原有水冷式的冷凝部,改善原本
相变传热强化对于许多高新技术发展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大规模集成芯片的散热、航天热控、过程余热利用等广泛应用的热管技术。本文将从固体表面材料润湿状态性能、界面特性驱动的传热强化机制、滴状冷凝微观机理、超低压条件下冷凝传热、表面润湿性驱动液膜流动和混合等方面研究和综述传热表面材料润湿性能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