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CR技术鉴别靛冠噪鹛之性别

来源 :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协作区2017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单态鸟类性别难以从其体型特征进行判定,且鸟类通常不具有外露的生殖器官,因此传统的性器官检查,往往伴随了翻肛、手术镜检等具有伤害性的举措,极易引发被检动物的应激甚至死亡.这非常不利于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研究.本研究以南昌动物园6只靛冠噪鹛的血凝块样本为实验对象,基于PCR技术并辅以行为学观察之手段,尝试摸索和筛选出准确可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经典苯酚-氯仿法基础上开展优化DNA分离提取实验,通过凝胶电泳和NanoDrop (ND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苯酚-氯仿法(组织裂解液为500微升、蛋白酶K为10微升和酶解时间为8小时)能分离到高质量的靛冠噪鹛基因组DNA.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开展靛冠噪鹛性别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HD基因的PCR性别鉴定法能高效、快速鉴别靛冠噪鹛的性别.
其他文献
  食火鸡属于神经质动物,对笼舍及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饲养的难度大,笼舍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食火鸡正常的生长与繁殖。合理的笼舍建筑对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1对绯红金刚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绯红金刚鹦鹉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过程,包括笼舍的环境管理、饲养流程、饲料配比等方面,并通过人工行为训练的
  鸵鸟是世界上存活最大的鸟类,原产于非洲。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兴起,在寒冷的北方也能饲养并且繁殖成功。目前我园鸵鸟展区已实现自繁自育,均是通过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的,且繁殖
  丰容是基于动物学、动物生物学及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的研究,不断改善动物生存环境的动态过程。通过构建和改变动物在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栖息环境,从而使动物表现出自然状态
  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九峰山动物园综合馆为例,初步探讨小型山地式动物园笼舍的规划设计。
  针对动物福利提高的研究对象大多是种群,而野生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个体与个体间的行为、生理模式都有区别,也即性格不同。性格因素在圈养动物的福利提高上往往被忽视,而性
  本文对灵长动物中存在的“异母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异母行为”的存在增加了基因的延续性,对群体的繁衍有积极作用。
  野生动物对人类的警惕性和防御性使动物不易接近,一直是兽医临床诊疗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其不易保定,胆小易惊的特性,容易对其自身造成二次伤害,也对兽医自身安全造成一定程
  饲料是动物维持生命与健康的必需品,是动物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规模中等的动物园,目前我们并没有标准的饲料质量控制实验室,但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本园中两只孕期黑猩猩进行超声检查,早期妊娠判定胚胎存活,中晚期妊娠期间胎儿相关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测量,在黑猩猩繁殖方面尤其针对产科检查的内容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