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智能化系统

来源 :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介绍上海市大连路越江隧道监控系统集成项目成功案例为主线,展开隧道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国外先进应用技术进行对比,提出隧道监控系统集图像、语音、控制数据于一体化综合监控的概念,为世博会期间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隧道的智能化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建筑垃圾的分类和组成、回收和再生技术、再生利用经济性和我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展.指出大力开展建筑垃圾的回收、再生和利用,是建筑建材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了促进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建议.
研究了神经网络预测变风量(VAV)空调冷负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神经网络预测优化控制方案,优化指标综合考虑了舒适性和耗能量,舒适性指标取PMV指标,耗能量考虑风机耗能和冷冻水泵耗能,在滚动优化过程中逐时预测系统冷负荷值.系统的控制量取送风风速和冷冻水流量,被控参数为空调区域的温度、湿度以及送风温度,采用预测滚动优化控制算法训练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然后将其作为优化反馈控制器来求解变风量暖通空调系统
神经网络可对人脑神经元结构、特征及认知能力进行仿真,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为预测建筑能耗,首先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某建筑进行模拟,然后对其输入输出参数进行整理作为网络的训练参数,以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多层BP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的预测值可很大程度上逼近EnergyPlus的模拟结果;以此为基础,利用深圳某办公建筑能耗的历史记录,建立了一个相似的多层BP模
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智能建筑发展历史,着重提出了中国智能建筑产业未来十年将持续大发展、世界智能建筑发展的重心将转移到中国以及推动世界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源头在中国等三个重要诊断,预测了今后十年智能大厦及智能小区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本文对当前中国智能建筑产业的热点问题作出有价值的判断,最后探讨了今后智能建筑技术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建筑物的能耗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减少智能建筑的能耗成了广大业主和建筑专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清华同方ONe(易众)信息门户平台的智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方案——IBS,采用这一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预测、计划和控制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浪费,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智能建筑的信息孤岛问题.IBS能够方便的集成智能楼宇、消防监控、门禁管理、安全防范等多个控制
如何实现建筑活动的节能目标,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避免破坏性的建设和随意性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现象,是当今建筑发展严峻和急迫的课题.本文从文化批判和建设的立场,展示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视野:生态与环境保护、未来、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筑节能理念及其价值取向.本章通过对消耗资源的道德忧患进行反思和对增长范式的文化批判,将建筑看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建筑节能作为我国可持
楼宇自控网络数据通信协议国际标准BACnet支持BAC/IP技术,它通过在BACnet网络层与IP协议之间定义了一个名为BVLL的微协议层,将IP网络作为BACnet的"局域网",从而实现了BACnet与Internet的无缝连接.在同一个BACnet/IP网络中,处于不同IP子网的BACnet设备的BBMD关键设备的辅助下能够透明地使用IP网络进行通信.BACnet/IP网络之间的连接是通过BA
本文从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缺乏统一的国际协议,引出了现代新型工业以太网控制技术,介绍了工业以太网控制的主要软硬件技术组成及其系统结构特点,给出一套典型以太网楼宇控制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对这种新型的网络化的楼宇控制技术与传统的集散式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系统做了比较,分析了以太网应用于楼宇自控系统的优点.最后介绍了基于工业以太网控制的楼宇自控技术的新产品及未来应用前景.
介绍一种新型的楼宇自控系统,该系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一种应用,笔者坚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必将在工业控制领域产生更多的应用.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建造的超低能耗示池楼是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集成平台,综合了多项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涉及到智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个性化空调末端装置、湿度独立控制的送风方式、楼宇式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利用、种植屋面、生态水池、智能控制系统等多相关技术,是国内首个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实例,本文对该项目的节能设计和方案作了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