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兽医学史新编

来源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二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兽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数千年来,中兽医学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兽医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与发展。中兽医学,起源于原始社会(远古至公元前22世纪)即人类开始驯化野生动物为家畜的时期,在奴隶社会(公元前22世纪至前475年)得到了初步发展,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通过不断总结最终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特点的学术体系和以针药疗法为主的丰富的病证防治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公元1949年至今)是中兽医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其他文献
目的:为明确白鲜皮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pus.]的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1H-NMR,3C-NMR)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论:分别被鉴定为白鲜碱(1),大叶桉亭(2),柠檬苦素(3),丁香酸(4),β-谷甾醇(5).
目的:比较全国不同来源黄芪中总皂苷含量.方法:黄芪总皂苷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41 nm.结果:全国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0.18±0.40 mg/g,蒙古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06±0.66 mg/g,膜荚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9.37±0.47 mg/g;野生品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33±0.68 mg/g,栽培品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9.
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对山东白花丹参及紫花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丹参栽培及质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白花及紫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白花丹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脂溶性物质的变化上,对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2年生丹参的活性成分以紫花含量相对较高,对于1年生丹参而言
目的:比较15个不同种质丹参植株根部化学成分含量,为丹参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丹参素(钠)、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TC-C18柱(4.6mm×250.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1)-水]、(0.05%磷酸-乙腈)与(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70hm、280nm;柱温30
目的: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对电子鼻检测数据进行计算,获得西河柳电子鼻气味识别中的最佳数据特征提取方法。方法:通过电子鼻技术对西河柳及同属植物的样品进行气味检测,分别采用最大值法、最小值法、差分法、差商法、相对法、对数法等6种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对6种方法进行筛选。结果:经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分类效果较好,其中最大值法提取
目的:比较不同月份肉豆蔻叶片挥发油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分析,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比较,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月份雌雄株叶片挥发油相似度较高,雌雄株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雌雄株中相对含量大于0.1%的主要成分数量差异不大.叶片挥发油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物质,
医史互证,作为一个全新的学术概念,源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文史互证”思想,又获益于当代文史学者卞孝萱、景蜀慧等的深入。随着多学科的彼此渗透,医史互证的研究,将立足中医学、历史学二大学科,基于多种方法的相互融合,会对传统医学史的研究有所拓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传染病肆虐,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新政府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卫生工作方针,利用高效的群众政治运动,使建国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稳步前行。与此同时,文革、大串联等政治运动又破坏了建国初期传染病防控所取得的成就,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对于传染病来说,政治运动是一把双刃剑。
人类对心力衰竭的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不同层次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心衰研究与医学整体发展协同进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同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大师级的杰出学者。本文重点阐述了19世纪以来,人类对心衰发病机制认识过程的演变,分析其中的学术背景、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有助于总结蕴涵在这一历史进程的经验和规律,并有利于培养科学方法论、启迪和开拓科研思路。
有学者认为《本草发明》仅存残卷,但经考察,发现《本草发明》还存足本,《中国本草全书》影印明刊本所据的版本正是中研院所藏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为仅存唯一足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为同一版,仅“明《本草》类辨”一文所在的位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