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菌心说”学说从人菌平衡角度揭示中医“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象学说”可以说是中医的灵魂,然而却一直难以为现代医学所理解,从而难以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实现。结合国际上关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大量实证性研究工作,我们意外发现有可能可以从人体与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角度揭示中医“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认为中医的“藏”可能对应于人体共生菌群尤其是肠道菌群、而中医的“象”则可能对应于人体本身,因此,中医“藏象学说”可以被理解为从人体和肠道菌群平衡的角度对于人体结构与功能进行合理解释的一种学说,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菌心说”学说,不仅支持中医“藏象学说”的学术观点,而且认为人体肠道菌群赋予人体饥饿感、驱动人体产生吃饭的动机,并影响甚至主导人的情感和欲望等情商相关问题,而人脑则主导人的智商。因而,从这个角度可以比较容易理解中医的“脏腑理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脾胃不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结合“菌心说”学说来看,中医的“脾”、“心”、“肺”可能指的是胃、小肠、大肠中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构成了“脏腑理论”中“脏”的部分内容,而“腑”的相应内容则分别与西医解剖结构“胃”、“小肠”、“大肠”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合理推测穴位以及经络等中医的概念,有可能是中医的“藏”即西医的微生物群体通过人体的相应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既与神经系统相密切关联,同时又有其特殊的存在和运行通路即经络和脉络体系。一个健康的人体必须确保人体与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否则就会表现出亚健康和慢病等症状。为此,基于“菌心说”学说,从人菌平衡角度,有可能揭示中医“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将为中医现代化找到关键的科学支点,也将为针灸、经络、穴位以及中药的研发与评价提供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失眠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多梦、睡眠颠倒等。睡眠质量低下和随之而来的白天功能状态低下是失眠的主要症状,也是临床治疗的
会议
根据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抗滑层的特点,首次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矿料级配进行研究,并对其最佳沥青用量设计方法进行探讨,推荐出目前适合中国的设计方法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
在既有范式内,传统针灸学体系已经达到了应有的完美,其理论体系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辨证施治体系已经完其成历史使命。传统针灸学体系在既有范式内的完美,并不能掩盖针灸学领域从
会议
  研究目的:Hinman 等人发现毫针或激光针刺治疗50 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膝关节疼痛的效果并不优于激光假照射组.本文利用生物系统的自相似特征,对Hinman 等人进行自相似指数的
会议
清康熙二十年后开始大规模推进本朝圣王制造工程.《太祖高皇帝圣训》与重修太祖实录同时完成,核心意旨在于重塑努尔哈赤圣王形象.通过对“圣训”做文本细读可知,其中部分言论
临写苏轼书法作品是乾隆书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全面感知苏轼人文思想的重要途径.清宫旧藏苏轼书法墨迹绝大多数是乾隆在位时入藏内府的,乾隆不仅进行鉴藏和刻帖,
清承明制之锦衣卫而改设为銮仪卫,仅掌皇帝卤簿车轿仪仗,而除其侦缉职能弊端.其机构、设官较明代精简,卤簿执役人员也较唐宋明等朝大为减少,费用节省.銮仪卫是满人为主的旗人
  免疫防御是机体免疫系统众多功能之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指抵抗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等的入侵和感染,保持机体完整性的能力。中国医学阐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概括了机体的
  针灸传统理论中所蕴含的“身形”规律,及其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至今未能全面解释或呈现,而植根于既有概念的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很多已异化及模糊了其原质内涵,既往针灸理论已
现存紫禁城有两大表性的硬山建筑群:一是以东西六宫、东五所、六尚局(清代茶、缎库)及西五所部分建筑为代表的承袭明代形制的建筑群,硬山建筑不出墀头;二是以毓庆宫、传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