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银屑病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和头皮为多见;病程日久,顽固难治.干癣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似乎与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和发炎有关,较为人所接受的理论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以致皮肤各种免疫细胞的调控失常. 从中医的角度切入,观察台湾干癣患者的表现与脾湿及肝郁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体而言,台湾的气候多潮湿,湿重伤脾,加之患者普遍情志失调,肝气克脾,这是干癣在台湾较常见的致病条件.临床上治疗除了考虑血热、血瘀、血燥、阴伤的同时,脾湿肝郁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负压吸引在慢性窦道的应用评价。方法 22例烧创伤、热压伤、糖尿病、压创、骨髓炎、血管病变等原因造成慢性窦道,依据窦道坏死组织情况,早期负压材料完全置入冲洗、引流,肉芽新鲜后,逐渐放浅,外放敷料,负压吸引,起到加压作用,使窦道尽快封闭。结果 感染率明显降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负压吸引是治疗慢性窦道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从壮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壮医皮肤病的诊断特色、壮医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壮医皮肤病内治方法、壮医皮肤病外治方法等方面论述壮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以期为壮医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在现代中医皮肤病学专著和教科书中,将皮肤病证治,通常归纳在四诊的指导下,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淫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痒痛麻木辩证等,然而在八种辨证中,孰主孰次及内在又有哪些联系,往往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在阅读古典医籍中发现古人对疮疡证治,主要从阴证、阳证、半阴半阳、肥人、瘦人、婴孩、妊娠、产后、师尼、遗孀、处女等方面治疗.
夏氏私淑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推崇《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和《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经典著作,治病基于整体观念,认为皮肤科、外科疾患的发生、发展俱与营卫失调、气血不和息息相关。夏氏主张外证形诸外而本诸内,正气为御邪之本;对于急性阳证外科疾病主张开门逐盗,及早出邪;提出和营为治疡枢机,顾护阴液为治疡贯穿始终之法。
纵所周知,医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它具有特殊性与艰巨性.由于人本身就处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医学中,那么就从不同视角来观察研究人体系统.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首先要树立的整体观。皮肤病虽形于外表,而实发于体内。不仅考虑到皮损,还要注重全身各系统:因此,治疗应以改善机体的内外环境,尽最大可能减轻对人体的伤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宗旨。其次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即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病证结合。综合分析患者
会议
本文通过对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以及免疫病理学的阐述,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清营汤联合四心导赤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以及疗效。
本文介绍《外科正宗》消风散在治疗婴幼儿湿疮中的应用体会,从中医理法方药和实验研究结果方面探讨消风散的作用机理.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联合用药组(咪唑斯汀片+糠酸莫米松组),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中药熏蒸组痊愈率94.29%,总有效率100.00%,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确切.
目的:观察凉血消疕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临床符合纳人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凉血消疕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丸.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PASI评分的变化.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凉血消疕丸能显著减少银屑病的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