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注意力机制密集连接网络的位场边界识别方法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处理中极为重要的技术,现有的边界识别方法属于无监督式机器运算,其识别精度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深部复杂异常体的识别存在边界模糊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界识别的精度,受深度学习非线性映射能力和监督式学习优点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特征和全局注意力机制的密集跳跃连接网络(PFD-Net)用于位场的边界识别。该网络结构首先以改进的U-net为骨干网络获取位场边界特征信息,然后在嵌套的标准卷积模块之间进行密集跳跃连接来缩减编码阶段到解码阶段的语义鸿沟,以及减少训练阶段梯度消失等问题随后再采用全局注意力机制模块将多尺度的高低层特征信息进行融合,以此进一步加强边界的全局及细节定位。本文基于网格点几何格架的位场异常空间域快速正演算法构建足量、多样性样本数据集,将位场异常作为输入层,地质异常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边界作为输出,再对PFD-Net进行训练与参数优化,最后进行边界识别。四组模型试验表明,PFD-Net网络能够准确识别出异常体的边界信息,且对于含噪声数据,其预测结果的质量不会降低,该网络表现出较强的泛化性。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藏东南某铁路隧道西段的航空磁测数据,取得了良好的边界识别结果并能够获得更多的构造信息。
其他文献
汶川地震发生前,一些测震和形变台站记录到了低频脉冲信号。地震计上的单向或双向脉冲,有可能是地震计摆弹簧出现问题。对于一些连续周期性的脉冲现象,无法用电路原因解释,产生原因不明。而且从单台波形上很难分清是否是地震仪本身的问题。为了判别这类脉冲信号的真实性,需要在长时间、大范围内自动搜索该类信号,以便进一步统计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自编码算法的地震脉冲信号检测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例,
会议
会议
会议
随着光纤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持续进步,其应用范围已经拓展到井中地震领域,用于解决诸如复杂地质构造分析、地球物理参数提取、储层分布预测等地球物理问题。在塔里木盆地受到井深较大、温度压力较高等井况影响,常规井中检波器数据采集受到较大的制约,光纤井中地震技术存在一定的优势。本文了在该地区利用常规检波器和光纤仪器接收井中地震数据的系统试验,设计了对比观测系统并采集得到了可靠的井中地震数据,进
会议
在2010年引进Firefly无线(节点)仪器后,国内甲方油田公司逐渐开始接受非实时数据回传,事后下载的地震数据采集模式。至2020年,地震勘探采集行业已加速进入"节点时代"。厂家凭借各自产品独特之处为地震勘探采集服务商所关注和选用。节点仪器的设计制造入门门槛偏低。最基本模块包括:控制器、采集电路、GNSS授时电路、检波器、电池、接口、下载柜、数据下载合成服务器;选装测试电路、信号发生器、质量控制
我国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日渐成熟,但在实际应用时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在进行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的过程中,发射机系统中完整的数据文件无法及时由海下反馈至甲板端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了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软件,下位机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与存储,上位机主要负责对下位机的控制以及数据文件的接收,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深拖缆中的光纤进行通讯。下位机基于STM32单片机进行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
海洋地球物理仪器往往需要投放一回收的工作过程。仪器从海底释放至上浮到海面的过程中,由于海流推曳的作用,往往会偏离投放点一定距离,给仪器的回收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开发了海洋地球物理仪器回收信标。该信标可获取自身所在位置的GPS信息,并发送到甲板接收端上;同时,该信标配有高亮LED灯,可定时闪烁,便于发现位置。该信标硬件电路封装在专用的深海玻璃浮球中,最大可随仪器下潜到7000m的海底。该信标硬件电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工业场地的污染范围、深度及扩散情况进行检测,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室内试验与原位测量的数据对比,采用数据稳定的原位污染实验,对重金属镉和铅的污染场地进行电性测试。选择不同浓度的硝酸镉和硝酸铅溶液进行土壤污染,观测其电阻率、极化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硝酸镉与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