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面法分析我院来氟米特辅助甲氨喋呤治疗多发性肌炎临床合理性的效果研究

来源 :2017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本院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LEF)辅助甲氨喋呤(MTX)治疗多发性肌炎临床合理性的效果研究. 方法:横断面研究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治的42例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的患者(通过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单用甲氨喋呤10mg/周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在甲氨喋呤的基础上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20mg/d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病人定期检测其肌酶、肌力等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24、36周后,同一组内治疗后组与治疗前组比较,肌酶异常值人数有明显减少趋势,而治疗36周后,治疗组的肌酶值异常人数较对照组少(P<0.05);比较血沉和C-反应蛋白后发现,同组内数值有下降趋势,且经24周、36周治疗后,试验组稳定状况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比较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发现,治疗36周时试验组肌肉功能变化情况为26.9±7.8,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更加轻微(P<0.05). 结论:来氟米特辅助甲氨喋呤治疗多发性肌炎,降肌酶效果、升肌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对比甲氨蝶呤单独治疗多发性肌炎用药更为合理.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浙江省学生结核病疫情的基本情况,为学校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分析学生结核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等特征与患病的关系.结果:浙江省2011-2016年累计报告学生结核病例8054例,学生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不明显,耐药状况呈上升趋势.学生结核病主要集中在高中(40.09%)和大学(44.26%),15.78%为省外户籍;学生结核病常年发生,发病高峰在4-5月
目的:为了解浙江省普通居民对肺结核早期临床症状的认知情况,揭示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我省更好的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1个地市中选择了11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600个家庭作为研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对咳嗽、咳痰、咳血、胸痛、盗汗、消瘦/乏力、发烧、气短/气喘等肺结核常见症状的认知情况等信息,采用Epidata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边录
Background: Screening on MDR-TB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has been limited to the serious TB subpopulations but excluded the new TB patients.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ing MDR-TB burden among
目的:通过采用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real-time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TB)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两种不同类型靶标核酸检测方法联合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评估联合应用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我
目的:探讨复发性胸壁结核局部病灶的相关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术后复发性胸壁结核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所接受的处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并辅以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后,9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87例,延期愈合6例,未愈合2例.随访1年原切口结核局部复发3例,无非切口部位复发病例.切口未愈及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及抗痨治疗后均治愈.结
本文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促进依从性改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认为以多种形式加强对结核患者的健康宣教机及远程随访、减轻药物副反应,加强心理干预、提高家庭及社会对患者的支持系统、呼吁政府加大对贫困患者的经济补偿力度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等能有效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目的:调查结核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10年1月-2011年6月结核重症监护室81例MDR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和检出部位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结果:在8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占67.90%(55例);APACHE-Ⅱ评分为20-30分占59.26%(48例),血清白蛋白<3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方法改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05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55例及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予指南推荐的天晴甘平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舒肝益气汤,1个月为1疗程,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有
肝损伤性疾病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成熟,各种基因工程产品被应用到肝损伤的治疗中,由于其高效、特异、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就目前基因组学在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目的: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方法:针对目前临床用药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的实际问题,研发了“安全用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和“智能静配管理平台”,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对患者生命体征、检验指标、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危急值学等进行分析、综合计算、判断,实现临床医嘱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