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态测量方法的座椅挥鞭伤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对颈部伤害影响较大的头后间隙、头部接触点高度、头枕高度、头枕导杆高度、头枕导杆与头部间距5个参数作为座椅头枕设计的控制指标,并基于大量试验数据为以上5个参数设定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值.其次,建立CAD评估模型,依据以上5个座椅头枕参数及目标值对已有座椅头枕进行改进.最后经过试验验证表明,通过静态测量方法优化的座椅,其颈部伤害指标明显降低,并获得了12版C-NCAP挥鞭伤试验满分的成绩.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本单位设计并制造的转向系统模拟冲击试验夹具,行人保护设备,和假人上躯干进行转向管柱冲击试验.主要研究正碰试验中假人胸部受力和转向管柱受力的关系以及胸部位移和转向管柱压溃位移的关系,总结该转向系统模拟冲击试验夹具和行人保护设备的验证方法能否用于台车试验进行整车碰撞研究,是否能对转向管柱的设计带来帮助.
作者对中国平头卡车的碰撞安全进行研究,并且向国外专家进行学习,通过对实际交通事故、碰撞速度研究、碰撞样车选择进行深入研究,归纳总结中国平头卡车安全气囊的设计方法,得出一些结论供读者和汽车设计人员参考。
作者对面向未来的重型卡车安全性能做深入研究,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开展分析工作,根据作者研究重型卡车与小型车的碰撞相同性和驾驶室强度,并且提出面向未来的重型卡车安全性能开发规划供社会各界人士探讨.
随着各国对儿童乘员侧面碰撞保护的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的研究,然而,如何选定合适的伤害评价指标,使其能够指示儿童约束系统在侧面碰撞中为假人提供保护的程度,一直是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研究的关键.本文通过台车试验对侧面碰撞中儿童约束系统正向直立约束状态的假人表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正向直立约束侧碰中假人的伤害保护给出了评价建议.
车身碰撞加速度通常用来再现汽车碰撞环境,其被广泛应用于碰撞台车试验中.现有的台车试验方法在模拟30°斜角碰撞试验时,车身通常与台车运动方向平行固定在台车上,没有考虑车辆发生旋转运动时对乘员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汽车斜角碰撞模型的简化,提出一种能够计算车身摆放角度并根据摆放角度调整台车输入波形幅值的改进的台车试验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假人的头部还是胸部伤害,改进的台车试验方法与实车碰撞
目前,国内关于儿童约束系统正面碰撞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法规,但是在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相关法规和试验方法方面还存在空白.国际上也只有澳大利亚和欧洲给出了各自的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的相关法规要求.本文对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动态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台车试验研究,并通过实际试验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将来我国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的相关研究积累经验,以及为相关法规的颁布提供试验基础.
本文主要是介绍在台车及整车碰撞试验中,不同的汽车安全带预紧量测试方法,并对各类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比较.通过对不同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比较,得出了不同测试方法在碰撞试验领域中的适用范围.
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生追尾碰撞时,减小座椅头枕与乘员头部的水平距离可降低颈部挥鞭伤.针对追尾碰撞下乘员保护,本文提出了电磁驱动式碰撞主动响应头枕概念.论文分析了电磁驱动头枕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设计了头枕的三维机械结构;在ADAMS环境下建立了头枕的等效构件分析模型,研究了头枕的动力学特性;最后制作了原理样机,定量研究了电磁驱动载荷与线圈、弹簧刚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电磁驱动头枕方案合理可行,
常规的儿童约束系统是一个独立结构,存在安装复杂及误用问题.少数车型上使用的集成式儿童安全座椅基本上是单级或两级手动调节,并不能根据儿童实际身高智能调节到合适的使用状态.因此,本文设计研发了由机械结构、控制电路板、手机控制软件三大部分组成的智能集成式儿童安全座椅.控制板单片机内存储有根据儿童身高调节座椅高度的数据库,当控制板接收到手机软件客户端通过蓝牙通信发送过来的儿童身高数据时,座椅座垫自动调节到
碰撞假人的橡胶类软材料部件的力学特性表征,是建立高逼真度假人有限元模型的关键.现有商业假人模型一般使用线性粘弹性材料来模拟橡胶类部件.由于本构关系相对简单,参数较少,模型很容易通过单一、有限的载荷工况验证,但很可能不适用于更宽泛的载荷工况.假人模型的材料表征的加载工况要尽可能接近于目标(如整车碰撞)载荷作用下的假人响应,使用更复杂的本构模型(如Ogden Rubber)模拟橡胶材料需要输入更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