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对再血管化治疗策略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无创的冠状动脉CT的应用日渐普遍,这可能会改变冠心病传统的诊治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冠状动脉CT后再血管化策略的变化,探索更为合理的心血管疾病转诊流程。方法:连续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进行了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的两组病人,分别统计和比较冠脉CT和冠脉造影病患者正常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PCI),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和药物治疗的比率。结果: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造影组PCI 1706例(52.3%),CABG142例(4.4%),药物治疗815例(25.1%),正常冠状动脉579例(17.9%)。冠脉CT组8030例(男性5312例,女性2718例),冠脉CT组有953例(12.03%)行冠脉造影,结果产生PCI 604例(63.4%) , CABG 206例(21.6%),药物治疗108例(11.3%),正常冠脉造影35例(3.7%)。冠脉CT后再血管化治疗增加,PCI组63.4%vs52.6%,CABG组21.6%vs4.4%,差异显著,P<0.001。冠脉CT后药物治疗减少,药物治疗组108(11.3%)vs815(25.1%),差异显著,P<0.001。正常冠脉造影减少,35(3.7%)vs579(17.9%),差异显著,P<0.001.结论:冠脉CT明显提高了冠心病诊断和转诊的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冠脉造影。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期合并室性心动过速(VT)或/和心室颤动(VF)患者血脂代谢改变,以及不同血脂指标与体表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心脏急重症科诊断为急性S TEMI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V T/VF组(n=51例);选择同期入院且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相匹配但无VT/VF发生的STEMI患者为对
目的:分析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后5天内房颤复发风险中的作用.方法:接受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7例,术前测定外周血hs-CRP和肌钙蛋白T(TnT)基础水平,全面进行临床评估。术后监测hs-CRP和TnT水平并记录体表心电图,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后5天内,25人(43.86%)复发房颤。术后hs-CRP及T
目的:了解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房室传导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从本院起搏随访资料库中调取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8年间所有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均存在症状性心动过缓,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的Ⅰ类适应证.植入起搏器前临床上均无存在自身房室传导的证据.对患者人口学资料、合并疾病、起搏器型号及起搏器随访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
会议
目的:探讨了在ECG分型预测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因筛查.方法:从入选中国离子通道病注册的144名LQTS患者中,选出107例(74.3%)先证者进行ECG指导下的基因筛查。根据心电图预测的分型,采用PCR扩增以及直接测序法对不同患者进行相应基因的筛查和分析。采取50位健康中国汉族人的DNA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共发现了67个突变,其中29个为首次发现。67个突变中,26个位于KCNQ1, 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