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来源 :山西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300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湿地植被遥感分类是遥感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盐城沿海湿地-核心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植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以Landsat-5TM图像为遥感数据源,以盐城丹顶鹤湿地保护区样点数据为辅助数据,分别用非监督分类法、监督分类法与基于LBV变换的分类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的结果最差,特别是对芦苇,其错分误差达到51.65%.监督分类法的精度虽然高于非监督分类,但其制图精度只有66.56%.而基于LBV变换分类法能够有效解决关于米草和芦苇的错分现象,它对其他地物的分类精度也很高,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总体来说,LBV变换法已经达到了核心区分类的精度要求.
其他文献
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与之相伴的往往是大风、强降温、降水、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2010年4月25-27日,一次强寒潮袭击了山西省北部地区,给朔州带来了大范围雨(雪)、大风、强降温天气,朔州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从雨→雨夹雪→雪的相态转变,在历史上比较少见,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首先对灾害发生时大的环流演变形势和系统配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高空槽、
2005年7月17日20时至7月18日20时,阳城县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雷雨天气,阳城县县城12小时降水量77.6mm.由于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阳城县东南部部分乡镇受灾严重,灾情最重的是与济源市接壤的东冶镇,其降水主要发生在7月17日晚23时至7月18日上午10时55分,总降雨量达266.0mm,雨量之大为历史罕见.此次过程造成受灾人口约25000人,成灾人口约8000人.本文结合天气背景
对吕梁市2009年9月4日~ 10日连阴雨天气过程中的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500hPa图上贝加尔湖冷涡形成、加强并东移,副热带高压北抬,使得冷、暖气流持续交汇于山西中部,吕梁出现连阴雨天气.当东亚大槽形成并东移海上、贝加尔湖形成高压脊、副热带高压主体南退,吕梁为脊区西北气流控制时,连阴雨天气结束.700hPa图上切变线是这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
暴雨是山西夏、秋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秋季暴雨常会造成局地内涝,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2008年9月23日~24日,山西北中部地区普降中一大雨,其中平鲁、原平、保德、五寨、静乐、原平、苛岚、兴县、岚县等9县出现暴雨,暴雨的最大值出现在苛岚和岚县.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多普勒雷达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入手,着重分析生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特征,通过对天气形势、动力条件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降水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各种物理量场和FY-2C云图等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晋东南的暴雨过程的天气学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和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产生的,前期大气明显的增温增湿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能量和水汽条件,中低层低涡切变线、西南急流以及地面倒槽是天气尺度主要影响系统。(2)冷空气从底层锲入,一方面与暖湿气流汇合产生辐
由于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国家、省、市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现阶段我市预警信号的制作仍然以手工的输入为主,保存仍是以word文档形式保存,效果评估仍热是手工完成,不仅浪费人力,而且不便于总结。基于此需要,采用Visual Basic(VB)编程语言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SQL)建立了运城市预警信息平台。该平台主界面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预
根据太原市防雹增雨作业站冰雹天气作业记录,通过对2003-2008年6-8月15次冰雹天气过程较完整的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一些较为实用的冰雹云识别与预警特征:(1)强反射率因子区(回波强度≥50dBz)在-20℃层高度附近及以上,且强回波强度越强,高度越高,愈有利于大冰雹的产生;(2)回波顶高大于等于10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大于等于35kg/m2时,可能产生降雹,但在距雷达
利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春季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蒙特卡罗统计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旱涝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异常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同期500hPa关键区主要位于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的阿留申地区南部,以及极地、西西伯利亚,山西北部和西南部受关键区异常影响更明显;当春季500hPa平均
作物产量受多种因子的影响,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提高,生态气候因子的作用愈显重要[1]。在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光照、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2-3]。近百年来的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变暖引发出降水变率增大、灾害性天气频发等一系列问题[4],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也造成很大影响,产量年际波动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5-7]。玉米是山西重要的粮食和饲
本文利用1972-2008年阳泉6-8月的日最高气温、降水量、风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分别统计了高温、暴雨、冰雹、雷暴和大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分布特点,以期探索阳泉气候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由于近年来极端最高气温和最高气温≥33℃的年数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高温闷热天气的增加,往往导致电力负荷的增加,能源和电力等部门须密切注意高温的不利影响,谨防各类事故发生;第二,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