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辛基磺酰胺和全氟辛酸酯在有机溶剂中的表面活性

来源 :2016(第十四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表面活性剂由于碳氟链既憎水又憎油的特征,使其具有碳氢表面活性剂无法比拟的特性。若使分子经过适当的亲油疏油结构修饰,即可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简称为"油"),可以降低油的表面张力,也可在油中自聚形成与普通胶束迥然不同的分子有序组合体。这种性能使它们可以用于非水体系,如涂料、油墨、油漆等,起到普通表面活性剂不能—的作用。遗憾的是,文献中除个别体系外,大多数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降低油的表面张力的能力并不如人们所愿。为此,我们采用增加分子中碳氟链数目方法,试图增加油表面的碳氟链密度,从而达到增强其降低油的表面张力的能力的目的。本文采用两条路线:(1)通过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2(CH2)nNH2,n=2,3,4,6,8)反应,制备了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2)通过全氟辛酸与多元醇(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反应,制备了分子中含有两个、三个、四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通过1H NMR、13C NMR、19F NMR和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两个系列氟表面活性剂在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中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油的极性等对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了明显的碳氟链数目与表面张力的依赖关系,也表明油的极性对表面张力的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传统的透明皂是以脂肪酸为主料,具有易清洗、不油腻、洗后肤感清爽等特点,缺点在于脱脂力过强、洗后皮肤干燥、易引发皮肤瘙痒等.而纯氨基酸透明皂呈弱酸性,与人体皮肤pH接近,具有极好的亲和性,可令皮肤柔软舒适.我们利用Schotten-Baunmann缩合法得到固体粉末状未中和型谷氨酸表活,即椰油酰基谷氨酸,利用核磁、红外确认了产物结构的准确性.然后以此为原料制备得到了一系列纯氨基酸透明皂.重点关注盐含
基于绿色化学的核心和原则,阐述了绿色洗涤剂自身应具备的特点以及绿色洗涤剂与普通洗涤剂的区别。分析了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对洗涤剂产品的认知,表明新的主流消费群体对洗涤剂产品关注度在持续提高,并且更加关注洗涤剂对人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近年来,洗涤剂相关标准法规起草和修订的工作思路,已经由过去重点关注产品自身质量逐步转变为关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人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主流消费群体关注度提高
会议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绿色表面活性剂—KANEKA Surfactin(中文名:枯草菌脂肽钠).KANEKA Surfactin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型表面活性剂,拥有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肽的亲水基以及长链烷烃疏水基所构成的特殊结构.其拥有较高的安全性,环保性(高生物分解性)的同时具有极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0.0003 wt%).这一纯天然表面活性剂首次被日本钟化株式会社(K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因其头基间的静电吸引导致最强的协同作用,使其性能优异并应用广泛。但这种强协同作用亦是一把"双刃剑",造成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甚至形成沉淀或双水相)。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复杂,特定温度下,疏水链本质、疏水链长、疏水链对称性、头基结构、浓度、混合比例、甚至溶液配制的方式等均会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在学术领域很多学者避开讨论其稳定性(避
分别以十二酸、油酸、硬脂酸与十二醇、顺丁烯二酸酐、单乙醇胺、亚硫酸氢钠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对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核磁对制备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成功制备得三种不对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对三种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泡沫性能、乳化能力、渗透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可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具有良好乳化能力,泡沫性能较差,渗透性较好。将所制备的三种不对称型双
会议
氟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重要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对于离子型的氟表面活性剂,反离子不仅影响其溶解性(如Krafft点),也影响其表面活性。这里分别测定氟表面活性剂C7F15COO-N+H(C2H5)3-x(C2H4OH)x,x=0,1,2,3和C8F17SO3-N+H(C2H5)3-x(C2H4OH)x,x=0,1,2,3在25℃的表面张力和发泡倍数,从而研究有机铵类反离子中羟基数目对全氟辛酸盐/全氟辛基磺
本文合成了一种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研究了不同催化剂、醇糖比例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对转糖苷化法合成的烷基糖苷进行了鉴定,确定了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化条件。
在现代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通常需要经历血清提取及生化测试两步操作,所采用的技术及设备也相对独立,因此,很难实现血液生理成分的原位快速分析.本文介绍一种可实现血液同步分离及检测的分离传感膜,该膜以普鲁士蓝为目标材料,在氧化铝中空纤维支撑体上利用自组装法同时制备出具有不同纳米微结构的分离膜层及传感膜层,通过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血细胞及纤维蛋白原能完全被分离膜层截流以获得纯净的血清,产率达0.27mL/m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不同PVDF固含量中空纤维膜,研究PVDF固含量对膜结构性能、纯水通量、机械性能以及对BSA筛分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人血浆蛋白的筛分性以及溶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VDF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逐渐减小,机械性能提高,纯水通量下降,BSA筛分率变化不大,膜对人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的筛分率降低,具有良好的人血浆蛋白筛分性能,膜溶血率小于5%.研制的PVDF中
将生物酶固定在膜面/内制备生物催化膜可以增加酶的稳定性、实现酶重复使用以及在线移出产物降低反馈抑制,在生化反应-分离耦合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是膜分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但事实上膜污染机理与酶固定化策略具有共通点,因此建立了基于"膜污染思维"的酶固定化方法,利用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和模型调控和优化酶固定化过程,开发了一系列的新型酶固定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二氧化碳转化、水中微量污染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