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之原真性问题思考

来源 :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建筑遗产的保存与再利用观念已在西方国家发展了将近二个世纪。其中保存之原真性与再利用之适切性,仍然不断检讨与调整。目前,亚洲国家正在积极发展经济及现代化。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急遽改变的洪流当中,如何兼顾到建筑遗产保存的原真性与再利用之适切性,实在与如何永续建筑遗产之价值,以及如何适当地配合社会及居民现代化所需,有关键性的影响。本论文中,将探讨以下的内容:1.西方原真性理论基础与东方文化之比较。2.有关原真性案例之比较与探讨。
其他文献
肿瘤细胞受照射斤会引起基闪表达谱的改变,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寻找参与肿瘤细胞辐射抗性的基因.构建辐射相关的基因芯片,使川具有不同辐射敏感性的肺癌细胞系,我们初步筛选出在肺癌细胞系中盖异表达的基因.为了评价芯片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一些差异基因进行了RT-PCR验证.和辐射敏感的NCI-H446细胞相比,辐射抗性的A549中有18个基因有明显的改变,8个基因是上调的,10个基因是下调的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麻疹控制策略.在2000-2003年采集陕西省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标本56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15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甘酸片段,通过核甘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证实这7株麻疹病毒均属H基因型,其中H1a4株,H1b3株,H1a和H1b在
提出将神经网络和标称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引入到柔性结构主动控制当中,在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变结构控制对柔性结构振动进行控制,离散滑模控制的滑模面是以标称系统为基础,由最优二次型价值函数并求解黎卡提方程确定.利用标称模型和神经网络混合建模方法来减小系统的不确定性,达到减弱滑模控制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抖动问题.其中利用前馈神经网络来对不确定部分进行建模.仿真表明所建议的控制方法非常有效.
中国的电力工业正在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故障诊断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对发电设备的检修管理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检修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发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在我国推行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势在必行.
研究了一种新型Ti-Zr-MoNb-Sn系近α钛合金中间隙元素含量对合金的室温和77 K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氧当量的增加,舍金的冲击韧性下降,77 K下更为显著.为保证合金在超低温下的冲击韧性,必须控制合金中间隙杂质的含量为超低间隙级(ELI).通过SEM和TEM观察表明,在低氧当量冲击试样应变组织中有不同方向的孪晶产生,氧当量增加时组织中的孪晶变少.
本文分析了《工程做法则例》中装修(卷41)及锭铰作(卷51)中有关“槛窗”及“支窗”的记载方式及其设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窗的记载方式亦充分体现了本文献各卷自成体系及重视实用性的特点。槛窗和支窗均以面阔及金柱径为木割基准寸法,由此得出窗大部分构成部件设计尺寸,还有一部分构件尺寸为从本卷“隔扇”中获得,从而形成非常彻底且极具系统化的设计体系。
相关历史档案显示,征地活动是上海近代公共租界工部局道路计划实施的主要环节。对于《土地章程》中规定的征地权演变、工部局的征地程序、征地实施中的立场差异、征地补偿惯例以及征地谈判中双方对于补偿金的计算——开发前景与空间换算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公共租界征地活动的主要相关内容。对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征地活动与公共租界道路空间形成具有密切关系,而后者可被近似的理解为这种复杂社会活动的空间化。
现状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中,在政府和开发商“自上而下”的开发下,公众参与大部分尚未起步。本文通过对现状农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成功实例的研究,结合农村自治制度、参与主体文化心理等分析,从制度保障、主体心理,经济因素和村民素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遗产保护领域“村民自治”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首先,本文指出建筑遗产的整合性保护(integrated conservation)主张,“人与石头同样受到尊重”,这是1960年代末,意大利波隆尼亚(Bologna)计划为滥觞,目前已经成为联合国指定世界文化遗产的共同价值,或者说,最高标准了。整合性保护的观点所要求的“活的保护”,是艰难的任务。但是,这不仅是对发展所隐藏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力量的回应,更是对西
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拔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是濒危的无形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与系统保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了建立保护框架体系的意义和构想,探讨了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可行性,旨在推动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进程,解决当前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工艺失传”和“工匠队伍断层”的迫切问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