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jia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赤霉病在中国呈加重发生趋势,近五年年均发病面积超过8000万亩(15亩=1hm2.全书同),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5%,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同时,病菌产生的DON等真菌毒素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因此,探索DON毒素合成及调控机理,研发毒素防控技术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外对DON毒素合成和调控做了大量研究,基本明确了DON毒素合成途径,发现病菌、寄主以及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能显著调控DON毒素的合成。研究表明:多种细胞骨架蛋白参与调控病菌DON的生物合成。②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调控病菌H3K4甲基化进而影响DON毒素合成.③响应光信号的VeA复合体在DON毒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④病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位于病菌细胞膜上的FgShol蛋白能够感知寄主信号分子,通过Ste50-Stell-Ste7复合体调控DON毒素合成和病菌致病性。此外,寄主受侵染后死产生的活性氧(ROS)也能刺激病菌DON毒素合成。有趣的是,发现新型氰烯菌醋通过抑制病菌肌球蛋白MyosinⅠ的活性,进而抑制毒素合成小体形成和DON毒素合成;生防菌代谢产物吩嗦-1-甲酞胺对DON毒素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为构建“化学-生物-生态”协调作用防治赤霉病及其毒素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主要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抵抗病原物入侵:第一种,由位于植物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物分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而诱导的植物抗性反应,被称为PAMP诱导免
会议
虫传病害(主要致病病原为病毒和细菌)是制约全球和中国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微生物群落是土壤状态的重要指标,是作物的营养和健康水平决定因子,并直
会议
疫霉菌在形态上类似丝状真菌,但在在进化和遗传背景上差距较大,因此传统的杀真菌剂对其作用不明显。而且疫霉菌在田间变异迅速、复杂,一般抗病品种在推广8-15年后就会丧失原有的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侵染棉花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中国棉花的产量与质量.中国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使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培育
本文从大豆灰斑病的致病菌入手,结合近年来研究,综述并为大豆灰斑病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大豆灰斑病作为一种气传性病害,其分生饱子的形成和萌发条件与大豆灰斑病的流行
果实是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发育器官,在种子的成熟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肉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纤维素和抗氧化剂等,成为人们健康饮食的有益补充.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中国黄淮海区域主要种植模式,较相对独立的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在相互影响的"小麦-玉米-小麦"一体化生态体系下,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W
植物疫病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真核病原菌,隶属于茸鞭生物界卵菌门疫霉属,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毁灭性破坏作用.从疫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入手,探索无毒基因的起源和进化,明确
引起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是土传植物病害,其寄主范围广泛,可以侵染包括蔬菜、果树、花卉、纤维和油料作物以及木本观赏植物在内的660余种植物,而且该菌的寄主范围仍在不断地扩
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是植物保护的中心工作任务之一.在过去的60余年中,中国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测报网络机构的建设,预测预报的标准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