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五铢钱币锈蚀特征及除锈保护

来源 :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铢钱币是一种中间带方孔的古代圆钱,钱币正面书有"五铢"二字.因其标志着中央集中管理货币的开始,所以在中国钱币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陕西汉代钟官铸币遗址出土的五铢钱币,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五铢钱币的化学组成及表面腐蚀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不同的钱币表面上组成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但钱币基体的元素含量约为82﹪~86﹪铜,2﹪~4﹪锡,7﹪~11﹪铅,属于青铜材料.铁、硅和铝的含量较低.钱币腐蚀产物以多种形式或以不同的颜色附着在铜币表面,主要为Cu2(OH)3Cl,Cu3(CO3):(OH)2,Cu2(OH)2CO3,锈层较厚.研究中,通过除锈防护处理,对五铢钱币进行了保护性研究.
其他文献
出土木质文物的变色分为三大类:微生物变色、化学变色、物理变色.根据对竹简变色研究的经验,本论文采用EDTA螯合剂处理了泗阳汉墓刚出土的一块颜色发黑的木材,使得木材的颜色
饱水木质文物保护,脱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木质文物变色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木质文物变色原因,阐述了对应的脱色方法及其原理.
1993年12月,第三次全国房改工作会议召开;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全面建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试点售房,到上世纪80年
目的 通过瞬时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基因,观察缺氧处理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成活及
2002年3~6月,在日照市西郊西十里堡村西南约1km的汉墓群中的M125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将棺整体运到室内后,邀请了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对出土的丝织品进行清洗、消毒.本文是这次工
纸质文物缺损部位的填补是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要内容.作为修补用纸制作技术的延伸,漉嵌工艺这种新型修补方法利用了水通过阻力小的地方(缺损部位)产生沉积的原理,使纤维在大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装裱也由手工走向机械化.我国于90年代推出了国产装裱机.装裱机由于使用方便,装裱质量好,不用上墙干燥,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很受用户欢迎.目前
会议
本文针对这批鎏金银器和银器腐蚀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于质脆极薄的镂空鎏金银器在处理上主要采取以化学除锈为主,并借助稳妥的机械方法对于特殊部
本文基于一个3-(2-吡啶)吡唑基配体L{4-[3-(2-吡啶)吡唑-1-甲基]吡啶},合成了其双核银(Ⅰ)配合物[Ag2(L)2](CF3SO3)2(1),解析了此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溶液
本文合成了一个具有Ag-Ag金属键的2D网络状配位聚合物Ag2(pydco)]n(1)(pydco=N-氧化-2,6-吡啶二酸)并且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表征.室温固态三唯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1在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