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数据统计特性分析

来源 :2014年全国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获取率和信噪比是反映风廓线雷达探测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一年的风廓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获取率和信噪比都随季节变化,夏季探测能力大于冬季;按照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要求,确定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无降雨天气有效探测高度为3km,并确定低模和高模最佳衔接高度为0.6km,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获取率.在无降雨天气信噪比随高度呈现对数函数单调递减的变化规律,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的大;在降雨天气信噪比随高度呈现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其斜率范围在-10.44到-2.47之间,而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的小.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华北地区地基GPSZTD观测开展质量控制研究,使用质控后ZTD观测,基于北京市气象局业务数值预报系统,对2013年6月28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同化预报试验.同化与未同化地基GPSZTD观测的试验预报结果对比表明,就该个例而言,同化ZTD观测的试验相对于控制试验而言,并不能明显改变降水预报的主要特征,但由于在初始场中加入了更多水汽空间分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降水预报产生了
利用安徽省滁州气象观测站1997-2001年小型蒸发与E-601B大型蒸发量观测资料,采用差值法、相关系数法和比值法分析计算两种蒸发量的差异统计特征.重点分析在气温、降水、日照和风速不同分级条件下两者的差异性、相关性和折算关系,再利用气温、降水、日照、风速分级条件下的折算系数、年平均折算系数以及综合平均折算系数分别估算1996年的小型蒸发与大型蒸发量,并将估算值与实测值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平
探空仪器的感应元件变性会造成部分或整份探空资料失真,影响天气预报.本文主要从规定等压面的高度、规定等压面的气象要素以及升速和高差线等几个方面分析探空资料,总结出不同感应元件变性时的特征及判别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及时判断探测资料是否失真,提高探测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天气预报.
随着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探空气球漂移偏差的影响变得不可忽视,对高空探测资料气球空间位置经纬度偏差求解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鉴于现有气球空间位置经纬度偏差计算公式忽略地球曲率影响,从探测系统原理出发,推导出更为精准的基于地心坐标系的经纬度偏差计算公式,并通过探空数据文件与原有算法进行比较.
针对四川省内GPS/MET站点仅有6个,难以满足业务需求的问题,依托目前四川省气象部门与地震、测绘等多部门合作共建的GPS观测网及相关业务流程,提出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收集方案,实现了GPS/MET资料的跨部门高时效收集;基于水汽数据的反演流程,设计并实现了集多源资料融合收集、天顶总延迟解算、水汽数据加工处理和数据产品共享为一体的地基GPS水汽反演系统,为全省气象部门提供62个GPS/MET站点的高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高空温度资料,选呼和浩特站1957~2012年、索伦站1982-2012年,自地面至高空20hPa的温度资料进行了Mann-Kendall突变分析,得出其垂直方向11个规定等压面层次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了解内蒙古高空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地面至300hPa层突变增温,200hPa突变增温不明显, 150hPa无突变,其它层次均有突变,且为降温趋势.分析几次探空系统换型以及软件升
高空观测业务考核指标中,气球施放高度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气球施放高度成为台站工作人员一直致力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气球施放高度除了取决于气球本身的质量外,在高空观测站充灌氢气的量也是影响气球施放高度的最主要因素,充灌氢气的量决定了气球的静举力.本文通过探讨气球的受力情况,静举力与气压、温度的关系,静举力与气球上升速度的关系,揭示了充灌氢气的量与气球上升速度、地面气压和温度之间的联系,得出实际工
GFE(L)1型雷达是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用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它与数字探空仪相配合可获取地面至30km高空范围内各层次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参数,是我国现阶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基本装备.GFE(L)2型雷达是实验用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与之相配合的是调频探空仪.本文阐述了改造GFE(L)2型雷达构建GFE(L)1型雷达测试维修平台的实现原理、方法和过程,对从事GFE(L)1型L波段
频率源是雷达接收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全相参特性,产生和形成高稳定、高纯频谱的雷达系统所需要的各种高频率稳定度的信号源.早期的频率源只具有一定稳定度的本机振荡器和相干振荡器.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雷达不仅要测量回波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要测量回波的强度及移动速度,同时,为了获得理想的测速精度、杂波抑制和相干积累处理效果,气象雷达对回波强度和速度测量的准确性有较高要求,雷达对频率源的稳定度特别
本文用天津雷达资料统计2011年4月到2013年8月雷暴、飑线天气过程,其中雷暴有105个过程,647个站次;飑线有25次过程,79站次,其中有12次雷雨大风过程,22站次大风.统计出雷暴距测站的距离和雷达回波强度,结果是雷暴的回波强度平均是47.6 dBZ,最强65 dBZ、最弱30 dBZ,距测站距离平均8.6 km,最远45 km、最近0 km,主要是由孤立单体、层积混合云团(带)及强对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