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50arom、CYP19及TGF-β1在雄性肾阳虚不育大鼠睾丸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P450arom、CYP19和TGF-β1在腺嘌呤诱导的雄性肾阳虚不育大鼠睾丸中的表达,探讨肾虚引起的雄性不育的病理机制。 方法: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Ⅰ、Ⅱ、Ⅲ组,每组5只。用腺嘌呤100mg/kg·d、150mg/kg·d、200mg/kg·d,分别给模型Ⅰ,Ⅱ,Ⅲ组大鼠灌胃30天,诱导肾阳虚不育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P450arom、CYP19和TGF-β1在实验大鼠睾丸中的表达。 结果:CYP19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长形精子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免疫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质内,长形精子细胞的头、尾部及其它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呈阴性反应;P450arom和TGF-β1在睾丸的间质细胞有表达,其免疫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质内,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呈阴性反应。模型组大鼠睾丸中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YP19、P450arom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腺嘌呤灌胃计量的增加,TGF-β1的表达呈增加趋势,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YP19、P450arom的表达则呈降低趋势,三组之间有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P450arom、CYP19及TGF-β1在睾丸表达的异常可能与肾虚引起的雄性大鼠不育有关,为进一步探讨P450arom、CYP19及TGF-β1在雄性肾虚不育模型大鼠精子生成和成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6年3月治疗的153例GI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着重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所有参数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用卡方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有关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与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蛋白在58例大肠癌组织和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E
背景和目的:选择性肠造口是否能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减轻其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是否需要选择性行预防性肠造口。方法:收集1990至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选择性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作用的文献,将直肠癌前切除加选择性肠造口组与单纯直肠癌切除术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需要再次手术的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符合要求的有7篇文章,7个对照
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大约有40%会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30%,其次是肺20%。结直肠癌肺转移多伴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单纯的肺转移病例数较少,能够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病例数就更少。结直肠癌肺转移瘤的手术从1944年Blalock报道第一例来,在世界上不断的被研究,其适应症和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演变,其手术效果也被我们所广泛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某院自1972年至2002年行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结
目的:进一步明确结直肠癌的手术死亡率,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手术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4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498例,并以1984年12月为界将病例分为A组(1964.1-1984.12)和B组(1985.1-2004.12)两组,分析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
大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5-Fu为基础药物的术后辅助化疗能明确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别较大。本文对Mayo方案、改良de Gramont方案、改良FOLFOX4方案等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对照分析。
人体肠道里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其细胞数量(1014)是人体细胞数量(1013)的10倍,肠道细菌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吸收,维生素合成方面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肠道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多的被研究者所重视。本报告以溃疡性结肠炎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这两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为例,介绍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肠道疾病和肠道菌群的关系的部分结果,探讨了肠道疾病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指一类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问质干细胞并呈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肿瘤[11.1983年Mazur和Clark首次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这一概念以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GIST的本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介绍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了胃肠道间质瘤的生
胶囊内镜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其主要适应证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和可疑小肠肿瘤及非甾体类药物的肠道损害等。胶囊内镜容易操作,无痛苦,副作用少,病人容易接受,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及国产胶囊内镜的问世,近年来胶囊内镜检查在许多医院已经开展。在结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干预性肠道准备工作,已是临床常规,在胶囊内镜检查前是否同样需要做干预性肠道准备,目前尚无共识。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近5年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中Smad1/5在细胞中的表达,探索肾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方法:实验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应用益肾填精作用的纳米钙补肾中药低、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给药干预12周,用骨疏康颗粒剂、盖天力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空白组,并与补脾中药补中益气汤作比较;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离体股骨的骨密度;HE染色光镜